治疫全书
见瘟疫传症汇编条。
见瘟疫传症汇编条。
见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。为茯苓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见圣济总录条。
见《本草正》。为牡丹皮之简称,详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冲门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三。古名缓风、壅疾,又称脚弱。因外感湿邪风毒,或饮食厚味所伤,积湿生热,流注腿脚而成。其证先见腿脚麻木,酸痛,软弱无力,或挛急,或肿胀,或萎枯,或发热,进而入腹攻心,小腹不仁,
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。由于少阳三焦经热毒郁滞所致。疽生于瘈脉(在颞骨乳突根部稍前耳后肌中)、翳风(在腮腺后沿乳突和下颌角之间)二穴。初起多憎寒壮热,口渴。若溃黄色脓者为顺,出黑色稀水者为恶候,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地桃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原始》。即赤小豆,详该条。
形容小儿身体当长,但阴精尚未充盈的生理特点。阴未足则不足以充养阳气,故小儿既为稚阴之体,也是稚阳之体。参见稚阳稚阴条。
膀胱的邪气。《难经·十难》:“心脉微沉者,膀胱邪干小肠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