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韶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目锐眦条。
①出《质问本草》。为八角乌之别名。②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卜芥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见徐州《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》。为黄荆枝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治疗大全》。即手丫发。见该条。
针刺治疗中,促使针感传导的一种手法。《奇效良方》:“针解法:凡刺手足,欲使气上行,以指下抑之;使气下行,以指上抑之,用针头按住少时,其气自然行也。”
出《周礼》。指徐(粳米)、黍(粘黄米)、稷(谷子,一说为高粱)、粱(上等小米)、麦、苽(菰米)。
①指腧穴。因穴位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,故名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气穴之处,游针之居。”参见腧穴条。②经穴名。代号KI13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胞门、子户。属足少阴肾经。冲脉、足少阴之会。位于腹正中线脐
病名。见《医宗必读》卷六。即虚劳。详该条。
即四逆汤制成之注射剂,方见四逆汤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