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药材>木芙蓉叶

木芙蓉叶

药材名称木芙蓉叶

拼音Mù Fú Rónɡ Yè

别名拒霜叶(《世医得效方》),芙蓉花叶(《普济方》),铁箍散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

出处《纲目》

来源锦葵科植物木芙蓉叶片,夏、秋二季,剪下叶片,晒干。须经常复晒,存放干燥通风处。

性状干燥叶片,有叶柄,粗约0.3厘米,黄褐色;叶片大形,常折叠,叶面灰绿色,叶背淡绿色,脉隆起,枝灰色星状毛。

性味辛,平。

①《本草图经》:"味辛,平,无毒。"

②《纲目》:"微辛,平,无毒。"

归经《玉揪药解》:"入手太阴肺、足厥阴肝经。"

功能主治凉血,解毒,消肿,止痛。治痈疽焮肿,缠身蛇丹,烫伤,目赤肿痛,跌打损伤。

①《本草图经》:"敷贴肿毒。"

②《滇南本草》:"可箍疮出头。"

③《纲目》:"清肺凉血,散热解毒。治一切大小痈疽肿毒恶疮,消肿排脓止痛。"

④《玉楸药解》:"清风泄热,凉血消肿。"

⑤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外用接骨。"

用法用量外用:研末调敷或捣敷。

复方①治阳疮肿疡,根脚散漫:五倍子一两(微炒),生大黄四钱,秋芙蓉叶六钱。醋一钟入杓内熬滚,投药末搅匀,敷患上留顶,以纸盖之,干则以醋扫之。一方加寒食面五钱。阴疽以及皮色不变、脓肿无头者,不可敷。(《疡医大全》吴氏铁箍散

②治阳疮红焮,收根束毒:芙蓉叶(秋采)六钱,榆面二两,生大黄五钱,皮硝一两。研细,葱汁、童便调敷留顶,不特收束根脚,初起敷之可消。(《疡医大全》芙蓉膏)

③治痈疽肿毒:重阳前取芙蓉叶(研末),端午前取苍耳(烧存性,研末)等分,蜜水调涂四围,其毒自不走散。(《简便良方》铁井阑)

④治缠身蛇丹(带状疱疹):木芙蓉鲜叶,阴干研末,调米浆涂抹患处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
⑤治汤火灼疮:油调荚蓉末敷。(《奇效良方》)

⑥治赤眼肿痛:荚蓉叶末,水和,贴太阳穴。(《飞鸿集》清凉膏)

⑦治小儿患锁喉:芙蓉叶捣汁,和鸡蛋煎成小块,贴囟门及肚脐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
⑧治久咳羸弱:九尖拒霜叶为末,以鱼鲊蘸食。(《世医·得效方》)

⑨治偏坠作痛:芙蓉叶黄柏各二钱。为末,以木鳖子仁一个,磨醋调涂阴囊。(《简便单方》)

⑩治小儿惊风肚痛及急惊风:木芙蓉嫩叶,捣烂,和入鸡蛋煎熟作饼,贴儿脐上,冷则随换。(《岭南采药录》)

临床应用①治疗局部化脓性感染

取木芙蓉叶、花晒干,研粉过筛,加凡士林调制成1:4软膏,外敷患处(已溃者敷四周);亦可制成纱条用作疮口引流。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。治疗疖、痈、蜂窝织炎、乳腺炎、深部脓肿等外科感染,早期能消肿、止痛、促进吸收,中晚期可加速局限,破溃排脓。应用过程中未发现有中毒、局部皮炎或其他并发症。

②治疗烫伤

用木芙蓉叶1斤(鲜叶加倍),加凡士林2斤,文火煎熬至叶枯焦,过滤去渣,摊于消毒敷料上,或制成芙蓉叶膏纱布外敷,每日换药1次。治疗133例,烫伤面积最小为1%,最大为30%,多数为Ⅰ~Ⅱ°。除少数患者由于感染等原因配合其他中草药及抗菌素治疗外,均单用外敷。治疗时间最短3天,最长68天。芙蓉膏对烫伤具有收敛作用,能促使创面渗出液吸收,分泌物减少;用药后局部凉爽舒适、能迅速止痛。创面愈合很少瘢痕,无副作用。

③治疗流行性腮腺炎

芙蓉叶晒干粉碎,过80号筛,将细粉用鸡蛋清调匀,涂于油纸上,贴于患处,外用纱布覆盖固定。每日换药2次,直至肿消。经治16例,用药后平均2~3天体温降至正常,4~6天肿胀消退;并发睾丸炎3例,平均10天治愈。平均住院7.5天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浙樟

    药材名称浙樟别名桂皮来源樟科浙樟Cinnamomum chekiangensis Nakai,以树皮、根入药。生境分部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。性味辛,温。功能主治祛寒镇痛,行气健胃。主治腹痛,风湿痛,创伤出

  • 白毛蛇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毛蛇药材名称白毛蛇拼音Bái Máo Shé别名石祈蛇、上树蛇、白毛伸筋、石蚕、毛石蚕、岩蚕、白毛岩蚕、老鼠尾来源为骨碎补科阴石蕨属植物圆盖阴石蕨H

  • 大荨麻

    药材名称大荨麻别名云南荨麻来源荨麻科大荨麻Urtica mairei Levl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云南。性味苦、辛,温。功能主治祛风除湿,活血止痛止痒。主治风湿麻木,关节痛,劳伤疼痛,疝痛,水肿,

  • 橘络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橘络药材名称橘络拼音Jú Luò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的果皮内的筋络。由果皮内撕下,晒干。性味苦,平。功能主治

  • 肉爬皂

    药材名称肉爬皂拼音Ròu Pá Zào别名水指甲出处《贵州民间药物》来源为风仙花科植物短距凤仙花的全草或根。夏季采收。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高约33厘米左右。茎肉质柔软,绿色

  • 水半夏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水半夏药材名称水半夏拼音Shuǐ Bàn Xià别名戟叶半夏来源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植物戟叶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iforme (Lodd.)Bl

  • 壮筋草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壮筋草药材名称壮筋草拼音Zhuànɡ Jīn Cǎo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豆科植物杭子梢的根。夏、秋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备用。原形态落叶灌木,高达2.5米。幼枝密被白色短

  • 南方红豆杉

    药材名称南方红豆杉拼音Nán Fānɡ Hónɡ Dòu Shān别名海罗杉、美丽红豆杉来源红豆杉科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(Pilg.)Rehd. v

  • 苎麻花

    药材名称苎麻花拼音Zhù Má Huā出处《医林纂要》来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的花。原形态植物形态详"苎麻根"条。功能主治①《医林纂要》:"作茹:清心,利

  • 刺竹笋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刺竹笋药材名称刺竹笋拼音Cì Zhú Sǔn别名芳竹笋(《岭南采药录》)出处《纲目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。原形态箣竹(赞宁《笋谱》),又名:竻竹、答黎竹、樆竹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