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编近时十便良方
见近时十便良方条。
见近时十便良方条。
外用药的一种剂型。将药末附粘于纱布条上,或单用药末加浆液搓成药条,插入伤口,用以化脓或腐蚀瘘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江苏无锡人。对朱震亨、李杲的学说很有研究,撰有《医方摘元》一书,已佚。
药物学著作。2卷。清·何谏撰。刊于1711年。本书收载我国东南方各省的草药308种,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地方草药不见于一般本草著作。每药分别记述药名、别名、产地、性味和主治等内容。书末附杂症验方8首。为记
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为花蝴蝶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,为溪黄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难经·四十二难》。脾有裹藏血液的功能。参见脾藏营条。
膈证之一。又名食膈。见《医方考》卷三。详食膈条。
《医宗金鉴·痘疹心法要诀》卷五十七方。栀子、黄连、石膏、荆芥、紫花地丁、炒枳壳、桔梗、玄参、生地黄、炒牛蒡子、大黄、赤芍药、甘草、薄荷、木通、灯心、竹叶。水煎服。治胸前出痘,攒聚粘连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准绳》卷四。即生于左臀下摺纹中之外痈。参见外痈条。
①浑与混通。②湿浊之邪。《伤寒论·辨脉法》:“浊邪中下,名曰浑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