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敖氏伤寒金镜录

敖氏伤寒金镜录

书名。简称《伤寒金镜录》。元·杜清碧撰于1341年。是现存早期的舌诊专著。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·薛己所传,后再刻于《摄生众妙方》卷下,清·王琢崖复刻于《医林指月》中,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。其中以《摄生众妙方》刻本为精,讹误较少。全书叙述三十六舌,并附简图,每种病理舌均记载其症候、治法和方药,或辨明类似症的轻重缓急、寒热虚实,不仅能辨伤寒外感病的传变,对于杂症、内伤病的虚实,亦可从此类推。此书后经重订,建国后有排印本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闹羊花子

    见清·汪连仕《采药书》。为六轴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倪佩玉

    【介绍】:见倪枝维条。

  • 肛头痒痛

    证名。又称肛门痒痛。指肛门作痒或痛。多因大肠湿热风邪流注或因虫扰所致。《类证治裁·脱肛》:“肛头痒,朴硝煎汤熏洗。”又:“肛头痒痛,风湿火兼病也。大肠受湿,流注肛头,则作痒,秦艽羌活汤;得风与湿热,则

  • 方开

    【生卒】:十八世纪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新安(今安徽境)人,生平未详。曾抄录整理《摩腹运气图考》(后改名《延年九转法》)1卷,由颜伟于1735年作序。该书列有九图,并附图说,论述揉腹导引、健康长寿之法。

  • 肺水

    病名。五脏水肿病之一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:“肺水者,其身肿,小便难,时时鸭溏。”多因肺失宣肃,不能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所致。临床特征为浮肿,大便鸭溏。治宜宣肺利水,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,或麻黄

  • 肩柱骨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奇效良方》。位于肩部,肩胛骨肩峰突起之高点处。主治瘰疬,肩臂痛,手不能举动等。艾炷灸3~7壮。

  • 经来成块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多因气滞血瘀或血寒凝泣,以致月经来时多含血块。血瘀者,症见小腹痛不可忍而拒按,宜化瘀调经,用延胡索20克,蒲黄15克,五灵脂15克,共为细面,每服10克,酒调服。若寒凝者,

  • 焦氏喉科枕秘

    书名。又名《喉科枕秘》。2卷。清·焦氏(佚名)原撰,金德鉴编。刊于1868年。卷1为治喉秘法、治喉要诀、临症二十法、喉症图形(72种喉病的图形及针刺、外吹、内服等方药疗法)。卷2列应用良方、秘方吹药。

  • 乌连汤

    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五方。黄连、炮乌头(去皮尖)各等分。为粗末,每服二钱,水煎,空腹服。治脉痔,下血不止。若热加黄连,冷加乌头。

  • 产后三脱

    指气脱、血脱、神脱。明·赵贞观《绛血丹书》:“产后患崩者,谓之血脱;气短似喘者,谓之气脱;妄言妄见者,谓之神脱。”也有认为产后气随血脱,出现的唇白,眼闭,口开,手撒,厥冷,六脉微细欲绝者,谓之气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