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贵阳民间药草》。为朝天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药物学著作。12卷。明·陈嘉谟撰。刊于1525年。卷首有历代名医图、姓氏及总论药性。卷1~12分为草(上、中、下)、木、谷、菜、果、石、兽、禽、虫鱼及人部等10部,共742种药。每种药均分论其气味升降
即下午,申时。《灵枢·病传》:“夏早晡。”
病证名。见周怡观《秘珍济阴》。属杀血心痛范畴。详该条。
古代医学分科之一。明代始独立设科,参见十三科条。
病证名。《儒门事亲》卷四:“风冲泣下者,俗呼风冷泪是也。”指眼遇风流泪,且泪下无热感。参见迎风冷泪条。
病名。见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八。即瘟毒喉痹。详该条。
即胃气不和。《素问·厥论》:“胃不和则精气竭”。及《素问·逆调论》引《下经》:“胃不和则卧不安。”参见胃气不和条。
证名。见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。指自觉咽喉、口腔干燥之症。详口干、渴等条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蕤仁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