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幽门

幽门

经穴名。代号KI2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上门。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。位于腹正中线脐上6寸,旁开0.5寸处。一说:挟巨阙两旁各一寸五分”(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)。布有第七肋间神经,并有腹壁上动、静脉分支通过。主治胃痛,呕吐心烦腹胀,腹泻,痢疾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3~5壮;或艾条灸5~10分钟。②经穴别名。出《圣济总录》。即下脘,见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至阳

    ①经穴名。代号:DU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督脉。别名肺底。位于背部第七、八胸椎棘突之间,约与肩胛骨下角相平。布有第七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七肋间动脉后支。主治咳嗽,气喘,黄疸,胸胁胀闷,脊背强痛;以

  • 豆渣石

    出《盘山志》。为麦饭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保赤要言

    书名。8卷。清·王德森辑。刊于1910年。本书系摘录数种清代儿科著作中的重点内容编成。其中卷1急惊、卷3麻症,摘自夏鼎《幼科铁镜》;卷2慢惊、卷4痘症,摘自庄一夔《福幼编》;卷5脐风,摘自廖积性《广生

  • 胁窌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章门,见该条。

  • 棉花疮

    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五。即杨梅疮。见该条。

  • 五志过极

    五志,指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恐五种情志,亦泛指各种精神活动,是以五脏精气为其物质基础的。这些活动过度,就会损及五脏精气,或影响脏腑气机失调,产生疾病。参见五志化火条。

  • 洪遵

    【生卒】:1120~1174【介绍】:南宋医家。字景严。鄱阳(今江西波阳)人。任翰林学士。1170年(乾道六年)撰《洪氏集验方》6卷。

  • 黄水粘疮

    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黄水疮。见该条。

  • 大肉

    指人体腿、臂、臀等较肥厚的肌肉,其坚实、丰满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健康状况。《素问·玉机真脏论》:“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胸中气满,喘息不便,其气动形,期六月死。”《类经》:“大骨大肉,皆以通身而言。

  • 肩髃

    ①泛指肩关节上方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其别者,上循臂,乘肩髃。”高士宗注:“髃骨之会,谓肩髃,乃肩臂相会之处。”②经穴名,代号LI15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中肩井、扁骨、偏骨、尚骨、偏肩、髃骨。属手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