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麻痹后遗症

小儿麻痹后遗症

病证名,属痿证、痿躄的范围。多由风湿热之邪内窜经络所致,不同于一般温邪袭肺或暑湿壅阻肠胃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湿热不攘,大筋软短,小筋弛张,软短为拘,弛张为痿。”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,如发热呕吐、腹泻等。发生麻痹前期多有面赤,咽红,出汗,全身肌肉疼痛拘急四肢颤震等。治宜通利湿热,祛风通络。若病毒内窜,可出现嗜睡,昏迷,抽搦,项强喘促,吞咽困难等症,治宜熄风镇静,或定喘降逆。本病进入麻痹期,瘫痪可发于身体各部,常见于四肢,尤以下肢为多见,治宜疏风通络,调和气血,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;如面部瘫痪,可用牵正散加减,或针刺颊车地仓合谷。若此期未能恢复,日久引致肌肉萎缩,关节变形等,即为小儿麻痹后遗症。治宜补益肝肾,温通络脉,可用虎潜丸活络丹金刚丸等。并积极配合针灸按摩治疗,上肢瘫痪取肩髃肩髎曲池大椎;下肢瘫痪取足三里解溪环跳风市阳陵泉;腹肌瘫痪取中脘梁门气海;颈肌瘫痪取天柱天鼎天容

猜你喜欢

  • 疮疹热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。由发疹性疾患而引起的发热。其症以面燥腮赤,目胞亦赤,呵欠烦闷,乍寒乍热,咳嗽喷嚏,手足指冷,耳鼻尖冷为其特征。宜分麻疹、飘疹、风疹、斑疹、天泡疮等辨证论治。

  • 红蔻

    见《本草述钩元》。为红豆蔻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护心软骨

    即胸骨剑突。

  • 山夜兰

    见清·赵其光《本草求原》。为黑面神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拐角七

    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野棉花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五套丸

    即丁香五套丸,见该条。

  • 冒心

    证名。以手按心下之意。由于胸阳不足,病人自觉心下空虚而悸动不宁,故喜以手按心下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发汗过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,心下悸,欲得按者,桂枝甘草汤主之。”成无己注:“发汗过多亡阳也

  • 清暑益气丸

    即清暑益气汤第二方作水丸。治证同。见清暑益气汤条。

  • 胆气不足

    亦称胆虚、胆虚气怯。病后气虚,内脏功能失调所致。证见虚烦不眠,易惊恐心悸,口苦多疑虑,常叹息。《诸病源候论·五脏六腑病诸候》:“胆气不足,其气上溢而口苦,善太息,呕宿汁,心下澹澹,如人将捕之。”治疗常

  • 苏合香油

    见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。即苏合香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