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见皮毛条。
又称嗳气。出《素问·脉解篇》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噫者,饱食之息,即嗳气也。”详嗳气条。
见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为绞股蓝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指四肢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因于气,为肿,四维相代,阳气乃竭”。②指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四方,又称四隅。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水不及,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,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。”③指四季中各
病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瞖,为翳的异体字,即横翳内障。详该条。
《幼科铁镜》卷二方。羌活、前胡、半夏、陈皮、柴胡、赤芍药、茯苓、川芎、枳壳、厚朴、桔梗、苍术、升麻、葛根、藿香、独活、甘草。水煎服。治时毒烧热,或肿颈,或肿腮,或身有肿毒;或头疮愈后,毒气归内,而致气
见黄帝内经明堂类成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眩晕证治》。又称中暑眩晕。详该条。
出《梁侯瀛集验良方》。为羊踯躅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撰有《丹毒备急方》,3卷,已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