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指胆。六腑除胆以外,都是贮藏或转输浊物,只有胆是贮藏精汁,故名。
①眼科手术器械。见《眼科菁华录》。亦名锋针。长约四寸,钢铁制作(见图11)。胞睑生疮、椒疮、粟疮等用以刺刮劆洗。②针刺工具,用于放血。图11
推拿手法名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一手按于对侧肩部,另一手握住患侧肘部,使肩关节作内收动作。适用于肩部寒凝气聚等症。
见《闽南民间草药》。为野烟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代道家通过吞食药物以求养生的一种方法。据记载吞食药物甚广,《抱朴子内篇·仙药》记有丹砂、黄金、白银、诸芝、五玉、云母)明珠、雄黄、太乙余粮、石中黄子、石桂、石脑、石硫黄、石、曾青、松柏脂、茯苓、地黄
病名。又名膀胱痹。因风寒湿邪久客膀胱,使膀胱虚寒,气化失常所致。症见小腹胀满,疼痛拒按,小便艰涩不利,鼻流清涕等。《素问·痹论》:“胞痹者,少腹膀胱按之内痛,若沃以汤,涩于小便,上为清涕。”治宜温通。
病证名。①指非外伤性所致的头部诸窍及肌表出血。《灵枢·百病始生》:“阳络伤则血外溢,血外溢则衄血。”阳络指在上或属表的络脉而言。见齿衄、耳衄、目衄、鼻衄、舌衄、肌衄等各条。②指鼻出血。《丹溪心法·咳血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七。指小儿不能吮乳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小儿难乳有二:一者儿初生,客风邪热中脐,流入心脾之经,即令舌厚唇燥而急,口不能乘乳,故乳而不能咂饮也。二者儿初生时,拭掠口中秽血
见《山西中药志》。为光慈菇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儒门事亲》。指小儿三、五岁或至十余岁,突然发生惊怖,目瞪喘急,涎如拽锯,不省人事,抽搐如潮发作。其症轻则为惊吊;重则为痫病。似即原发性癫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