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四时

四时

即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祝茹穹

    【介绍】:见祝登元条。

  • 胃气主降

    同胃主降浊。详该条。

  • 远道选穴法

    本法源于《灵枢·官针》“远道刺者,病在上取之下,刺府输也”的理论。后金·窦汉卿《标幽赋》又有“头有病而脚上针,左有病而右畔取”的论述。现今泛指远离病变部位选取穴位的方法。又称远取法。如牙痛选取合谷、内

  • 下哺(bū 逋)

    指申时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“肝病者,……下晡甚。”参见十二时条。

  • 吊阴

    病名。《增广灵验验方新编》上册:“吊阴痛不可忍,此症两条筋从阴吊起至乳上疼痛,身上发热,宜用川楝汤。”

  • 野苦麻

    见《闽东本草》。为铁苋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虚损怔忡

    怔忡之一。《不居集》卷二十二论虚损怔忡:“怔忡之病,心胸筑筑振动,惶惶惕惕,无时的宁者是也。此症惟阴虚劳损之症恒有之。盖阴虚于下,则宗气无根,而气不归源,所以在上则浮撼于胸臆,在下则振动于脐旁,虚微者

  • 广术

    见《本草求真》。为蓬莪术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新感温病

    指四时中感受外邪,随感随发的温病。又称“外感温病”。明·汪石山曰:“有不因于伤寒而病渴者,此特春温之气,可名曰春温。如冬之伤寒、秋之伤湿,夏之中暑相同,此新感之温病也。”新感温病初起病邪在表,主要症状

  • 耵聍

    (níng宁)又名耵耳,俗称耳垢。乃耳孔泌出液体与进入耳中之尘垢结成。大量耵聍堵塞,则形成耵聍栓塞,影响听力。《灵枢·厥病》:“耳中有脓,若有干耵聍,耳无闻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