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唾血

唾血

证名。①指痰中带血。《素问·咳论》:“肺咳之状,咳而喘息有音,甚则唾血。”详咳血嗽血咯血等条。②指血随唾液而出。多因脾不统血,肝不藏血,或肾水不足阴虚火旺所致。脾不统血者,伴见心悸怔忡,睡卧不安,饮食减少,疲乏无力,宜用归脾汤七珍散等方加减。肝不藏血者,伴见头痛胁痛口渴便秘,宜用当归龙荟丸泻心汤等方。阴虚火旺者,伴见咽干口燥心烦失眠,舌质红,脉细数,治宜滋阴降火,用滋阴降火汤、麦冬养营汤等方。《张氏医通·诸血门》:“唾血,平时津唾中有血如丝或浮散者,此属思虑伤脾,脾虚不能统血也。有兼心兼肾兼胃之不同。兼心,加味归脾汤;兼肾,六味丸五味子肉桂;兼胃,四君子汤加黄芪山药、粟米,名七珍散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补脾

    即健脾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夜合珍珠

    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珍珠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目血灌瞳人

    病证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零五。即血灌瞳人。详该条。

  • 痘疹全婴金镜录

    见痘疹金镜录条。

  • 承浆疮

    病证名。又名疳蚀疮。指承浆部位成片赤烂。清·吴溶堂《保婴易知录》:“生于唇下,或小儿赤烂,用甑盖上炊流汁涂之,重者以青蛤散涂之。”

  • 薛案辨疏

    医案著作。明·薛己撰,钱临疏。本书将薛己医案有关诊断、立论、用药等方面加以辨析、疏解,有助于读者领会薛案原意,开阔了临诊治病的思路。本书收入《国医百家》丛书中。

  • 经水涩少

    见《丹溪心法》。即月经过少。详该条。

  • 布针

    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巾针。《证类本草》谓“布针,用缝布大针也。”参见巾针条。

  • 死胎不下

    病证名。又名胎死不下。指胎儿死于母腹后,日久不能自行产出者。可发生于妊娠期和临产时。多因妊妇气血虚弱,胞宫无力娩出胎儿;或胞宫瘀血阻滞,不能送胎外出所致。气血虚弱者,症见腹部不继续增大,仅微有缩小,阴

  • 刘伦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宗序。履贯及生平事迹不详。著有《济世外科经验全方》、《济世幼科经验全方》、《济世女科经验全方》、《济世内科经验全方》等书,未见刊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