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婴儿脐肿,多因伤湿。《太平圣惠方》:脐肿出汁不止,用白矾烧灰敷之。《海上方》:小儿脐肿,荆芥煎汤洗净,以煨葱刮薄,出火毒,贴之即消。参见脐湿条。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绿矾,详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木蓝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针灸四书条。
形气相失之一种,指形质羸瘦而气盛喘促的病态。人体以元气为本,正常人元气充足虽形体瘦小,仍属健康。若因疾病的缘故,形肉大脱,喘急气满,元气无所依附者,为气胜形,是垂危之候。《灵枢·寿夭刚柔》:“平人而气
经穴别名。出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。即通天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撰有《证辨伤寒论》一卷、《明医显微论》一卷,均佚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五色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
即肝火的实证。参肝火、肝火上炎各条。
见陆清洁《医药顾问大全·妇人科》。即儿枕痛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