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蜀葵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张聿青医案》。为秦艽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①经穴名。代号BL44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位于背部,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;一说“除脊各三寸取穴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第四、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,深层为外侧支及肩胛背神经;并有
病证名。见《葆光道人眼科龙木集》,指眼生翳膜带青色者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聚英》。即腹结,见该条。
系黄帝和岐伯的合称。参见岐黄、岐伯、黄帝等条。
①刺法名。捻同撚,指入针后,以拇、食指持针作前后交替动作使针转动的方法,现称捻转法。《针经指南》:“捻者,以手捻针也,务要识乎左右,左为外,右为内,慎记耳。”《针灸大成》:“捻者,治上,大指向外捻;治
即舌中。详该条。
医论著作。17卷。清·王燕昌撰于1874年。本书杂论病机、医理、临床经验及效方等。
即切脉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持脉有道,虚静为保。”详切脉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