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医门棒喝

医门棒喝

医论著作。4卷。清·章楠撰于1825年。内容有六气阴阳论、太极五行发挥等30余篇论文,杂论医理、诊法及内、儿各科病证证治,并附医案。作者自称要阐明医理、评论诸家之流弊,以警当世。在论述中,结合个人临床经验,颇有发挥。在学术思想上推崇叶天士;对刘河间李东垣朱震亨张景岳等学说,善于批判地吸收;在温病辨证和治疗方面,有不少新的见解和发挥。此书另有一种刊本,将此医论部分作为初集,另加章氏《伤寒论本旨》9卷作为二集。参见伤寒论本旨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千万舍利

    藏医学著作,藏名《起瓦林谢》。十五世纪舒卡·年姆尼多吉著。全书不分卷。主要论述医学理论、药性及临床治疗的诀窍,有如一粒舍利衍生出无数要诀,故名。

  • 捏破涎涡儿

    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二。即脾冷涎多。详该条。

  • 攀睛

    病名。见《原机启微》。即胬肉攀睛。详该条。

  • 鼠疮

    病名。见《辨证录》卷十三瘰疬门。即瘰疬。详该条。

  • 郑杏庵

    【介绍】:见郑承洛条。

  • 苏学士方

    见苏沈良方条。

  • 肺主声

    见《难经·四十难》。声音由肺气鼓动声带而发。肺气足则声音洪亮;肺气虚则声音低弱。风寒外感,肺气壅塞,声音嘶哑,称为“金实不鸣”;内伤肺痨,肺气大伤,声音嘶哑,称为“金破不鸣”,说明肺气与声音的密切关系

  • 少阴为枢

    经脉生理特点。出《灵枢·根结》。少阴是三阴之中,为出入之枢纽,故为枢。

  • 膜外气

    病名。指气攻腹膜之外而虚胀、肿满者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八十:“膜外气……本于肺受寒邪,传之于肾,肾气虚弱,脾土又衰,不能制水,使水湿散溢于肌肤之间,气攻于腹膜之外,故谓之膜外气,其病令人虚胀,四肢肿满,按

  • 丘墟

    经穴名。代号GB40。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属足少阳胆经。原穴。位于足背外侧,外踝前下缘,当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处。一说“去临泣一寸”(《针灸甲乙经》)。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;并有外踝前动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