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药材>化气兰

化气兰

《中药大辞典》:化气兰

药材名称化气兰

拼音Huà Qì Lán

别名百部

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

来源为兰科植物蕙兰根皮。秋季挖根,抽去木心,晒干用。

原形态多年生草本。根簇生,细长,肉质。叶基生,常绿,长线形.长达70厘米,宽7~15毫米,质硬,叶脉凸起。总状花序具敷花或多数花;花黄绿色,长约2厘米,唇瓣有紫褐色斑点。蒴果长圆柱状,长达5厘米,种子多数。

生境分部生于高山坡地。分布陕西、浙江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
性味苦甘,温,有小毒。

功能主治润肺止咳,杀虫。治咳嗽,蛔虫病,头虱。

复方①治长年咳嗽:土百部二钱。水煎服,白酒为引,每日一剂。

②治蛔虫病:土百部一两,研成细粉,加面做馍吃,三日吃完。

③治头虱:土百部适量,煎水洗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化气兰

药材名称化气兰

拼音Huà Qì Lán

英文名Root-bark of Faber Cymbidium

别名百部

出处出自《陕西中草药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蕙兰的根皮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ymbidium ensifolium (L.)Sw.[Epidendrum ensifolium L.]2.Cymbidium goeringii (Reichb.f.)Reichb.f.[C.virescens Lindl.;Maxillaria goeringii Reichb.f.]3.Cymbidium faberi Rolfe4.Cymbidium kanran Makino5.Cymbidium floribundum Lindl.6.Cymbidium floribundum Lindl.var.pumilum (Rolfe)Y.S.Wu et S.C.Chen[C.pumilum Rolfe]

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抽去木心,晒干。

原形态1.建兰,陆生植物。叶2-6枚丛生,薄革质,带形,较柔软,弯曲而下垂,长30-50cm,宽1-1.7cm,略有光泽,先端渐尖,边缘有不甚明显的钝齿。花葶直立,高20-35cm,较叶为短。通常有4-7花,最多达13朵花;花苞片在花序轴中上部者长不及1cm,最下1枚达1.5cm;花浅黄绿色,有清香气;萼片狭长圆状披针形,长3cm左右,宽5-7mm,浅绿色,先端较绿,基部较淡,具5条较深 色的脉;花瓣较短,互相靠拢,色浅而有紫色斑纹;唇瓣不明显3裂,侧裂片浅黄褐色,唇盘中央具2条半月形褶片,白色,中裂片反卷,浅黄色带紫红色斑点。花期7-10月。

2.春兰,陆生植物。假鳞茎集生成丛。叶4-6枚丛生,狭带形,长20-40cm,宽6-11mm,先端渐尖,边缘具细锯齿。花葶直立,远比叶短,被4-5枚长鞘;花苞片长而宽,比子房连花梗长;花单生,少为2朵,直径4-5cm,浅黄绿色,有清香气;萼片近相等。狭长圆形,长3.5cm左右宽6-8mm,先端急尖,中脉基部具紫褐色条纹;花瓣卵状披针表,比萼片略短;唇瓣不明显3裂,比花瓣短,浅黄色带紫褐色斑点,先端反卷,唇盘中央从基部至中部具2条褶片。花期2-3月。

3.蕙兰,陆生植物。叶7-9枚丛生,直立性强,长25-80cm,宽约1cm,中下部常对褶,先端渐尖,基部关节不明显,边缘有细锯齿;具明显透明的脉。花葶直立,高30-80cm,绿白色或紫褐色,被数枚长鞘;总状花序具6-12余朵花;花葶片常比子房梗短,最下面1枚较长,长达3cm;花浅黄绿色;萼片近相等,狭披针形,长3-4cm,宽6-8mm,先端锐尖;花瓣略小于萼片;唇瓣不明显3裂,短于萼片,侧裂片直立,有紫色斑点,中裂片椭圆形,上面具透明乳突状毛,边缘具缘毛,有白色带紫红色斑点,唇盘从基部至中部有2条稍弧曲的褶片。花期4-5月。

4.寒兰,陆生植物。叶3-7枚丛生,带形,直立性强,长35-70cm,宽10-17mm,先端渐尖,全缘或有时近先端具细齿,薄革质,略带光泽。花葶直立,近等于或长于叶,疏生5-10余朵花;花苞片狭披针形,通常长13-28mm,在最下面者长达4cm;花梗连子房长2.5-4cm;花色多变,有浓香气;萼片狭长圆状披针形,长4cm左右,宽4-7mm,先端渐尖;花瓣较短而宽,向上外伸,中脉紫红色,基部有紫晕;唇瓣不明显3裂,侧裂片直立,半圆形,有紫红色斜纹,中裂片乳白色,中间黄绿色带紫斑,唇盘从基部至中部具2条平行的褶片,褶片黄色,光滑无毛。花期10-12月。

5.多花兰,附生植物。假鳞茎粗壮。叶3-6枚丛生,直立性强,带形,通常长40cm左右,宽1.5-3cm,先端稍钩转或尖裂,基部关节明显,全缘。花葶直立,比叶短,花密集,多至50朵花;花苞片长约5mm;花梗连子房长1.6-3cm;花红褐色,无香气;萼片近相等,狭长圆状披针形,长2cm左右,宽约5mm,红褐色,中部略带黄褐色,边缘稍向后反卷;花瓣近等长于萼片,向两边开展,紫褐色带黄色边缘;唇瓣3裂,约等长于花瓣,上面具乳突,侧裂片近半圆形,直立,有紫褐色条纹,边缘紫红色,中裂片近圆形,稍反折,紫红色,中部有浅黄色晕,唇盘从基部至中部具2条平行的褶片,褶片黄色。花期5-6月。

6.台兰,台兰与多花兰相似,但本种较矮小,叶片厚而光泽,花茎长15-30cm,着花15-40朵,花形较小,深紫褐色,唇瓣白色,无香气。花期4-5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1.建兰生于山坡林下。

2.春兰生于山坡林下或溪边。

3.蕙兰生于林下阴湿处。

4.寒兰生于山坡林下。

5.多花兰生于山坡林下岩石边或附生树上。

6.台兰于山坡地上或树上半附生。

资源分布:1.建兰各地有栽培,变种、变型及栽培品种很多。

2.春兰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甘肃、陕西。各地有栽培,变型及栽培品种很多。

3.蕙兰各地有栽培,变种、变型及栽培品种较多。

4.寒兰各地有栽培,变种及栽培品种较多。

5.多花兰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西藏。各地有栽培。变种、变型及栽培品种较多。

6.台兰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
性味苦;甘;有小毒

归经肺;大肠经

功能主治润肺止咳;清利湿热;杀虫。主咳嗽;小便淋浊;赤白带下;鼻衄;蛔虫病;头虱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-9g;或入散剂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锦香

    药材名称金锦香拼音Jīn Jǐn Xiānɡ别名七孔莲、蜂窝草、仰天钟、金香炉、罐罐草、金石榴来源野牡丹科金锦香属植物金锦香Osbeckia chinensis L.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收全草,洗净晒

  • 野颠茄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野颠茄药材名称野颠茄拼音Yě Diān Qié别名癫茄(《广州植物志》),山马铃、大丁茄、小颠茄、天茄子、假茄子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红癫茄、黄贡茄、鬼茄(《广东中草药》),

  • 艳山姜

    药材名称艳山姜拼音Yàn Shān Jiānɡ别名玉桃、草扣、大良姜、大草蔻、假砂仁、土砂仁、草豆蔻出处本品以玉桃之名始见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,谓:“玉桃,叶如芭蕉,抽长茎,开花成串,花苞如小绿桃。花开

  • 三钻风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三钻风药材名称三钻风拼音Sān Zuàn Fēnɡ别名山胡椒、升子树叶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樟科植物三丫乌药的树皮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三丫乌药,又名:香丽

  • 泡桐果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泡桐果药材名称泡桐果拼音Pào Tónɡ Guǒ出处河南医学院《医药科研资料》3:20~32,1972来源为玄参种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果实。化学成分果实含桐酸、脂肪油

  • 凤尾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凤尾草药材名称凤尾草拼音Fènɡ Wěi Cǎo别名鸡脚草、金鸡尾、井口边草、井边凤尾、井栏草、凤尾蕨、五指草来源本品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

  • 詹糖香

    药材名称詹糖香拼音Zhān Tánɡ Xiānɡ来源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香叶子的树皮或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ndera erythrocarpa Makinl[L.umbellata Bl.]采

  • 山乌珠

    药材名称山乌珠别名构铃子、紫藤子、赤兰来源桃金娘科山乌珠Syzygium grijsii Merr. et Perry,以根、叶入药。生境分部福建、广西。性味辛,微温。功能主治祛风散寒,活血破瘀。主治

  • 金丝藤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金丝藤药材名称金丝藤别名大素馨花、香花藤来源木犀科金丝藤Jasminum cinnamomifolium Kobuski var. axillare Kobuski,以根、叶入药。

  • 吊干麻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吊干麻药材名称吊干麻拼音Diào Gān Má别名马断肠、萝卜药、大马桑、酸枣子藤(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),老虎麻(《贵州草药》),苦树皮、菜药、棱枝南蛇藤、大钓鱼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