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①为冰糖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②为野甘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行气法之一。又称循经接气法。指按照经脉循行方向在其穴位上依次针刺,以使针感向一定部位传导的方法。如针刺足三里穴,欲使针感达胃,则可从足三里、梁丘、伏兔、髀关等穴循经而上,依次针刺。也可不按穴位针刺,即
①见清·汪连仕《采药书》。为土大黄之别名。②见苏州医学院等《中草药手册》。为景天三七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见《草药手册》。为半边旗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五代时官名。五代时无医疗机构的设置,仅设此职以掌管医事。
【介绍】:隋代医家。撰有《蔡英本草经》4卷。已佚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托盘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儒门事亲·咯血衄血嗽血》。《赤水玄珠》卷九:“咯血者,喉中常有血腥,一咯血即出,或鲜或紫者是也,又如细屑者亦是也。”《张氏医通·诸血门》:“咯血者,不嗽而喉中咯出小块,或血点是也。其证最重,
【介绍】:见刘纯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。即气海,又名丹田。详气海、丹田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