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房黄者,眼赤身黄,骨髓烦疼,头目昏痛,多饶睡卧,体虚无力,夜多梦泄,神思不安,腰脚酸疼,小便黄赤。”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一:“病人身体沉重,状似着热,不得睡卧,小
书名。清·尤怡撰。原系抄本,后收入《柳选四家医案》。柳宝诒予以分门汇辑,并加按语。包括内伤杂病、伏气、外感、外疡、妇人等32门。案语明确,说理简要。尤氏善用经方,灵活化裁,对复杂病机善于分清标本缓急,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牛奶浆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系因风热蕴积,入里结实而致。证见口中气热,大便闭,小便赤,饮水不止,苔黄燥。宜大黄丸清泻里热。
病证名。①指麻疹出现皮疹时,而面色苍白者。临床见于伴有大热、大汗或泄泻及体弱的病儿。由中气亏虚,脾阳不运所致。其症以疹点突然隐退或疹透不全,面色苍白,唇及肢端青紫,四肢冰冷为特证。治宜补中益气汤以益气
见舒氏伤寒集注条。
同里实。详该条。
见方氏脉症正宗条。
①热邪深陷血分的证候。表现为高热神昏、皮肤斑疹,或吐血、便血、衄血,舌色深绛或紫绛等症。多见于温热病热入血分、重症麻疹、猩红热、斑疹伤寒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病症。②泛指外科某些急性化脓性感染,表现为复
证名。指阴寒内盛,格拒阳气于外,而致自汗之证。《张氏医通·杂门》:“身冷自汗,阴躁,欲坐泥水中,脉浮而数,按之如无,……此阴盛格阳,真武汤冷服。”参见绝汗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