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休息痢

休息痢

病名。指痢疾时止时发,久久不愈者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痢病诸候》。《症因脉治》卷四有外感休息痢内伤休息痢之别。多因治疗失宜,或气血虚弱,脾。肾不足,以致正虚邪恋,湿热积滞伏于肠胃而成。发作时,治宜清热化湿为主。或兼补气血,或兼补脾肾,可选用香连丸驻车丸、倪氏补理煎方等。缓解期,可见神疲乏力,食欲不振,形体消瘦四肢不温等症,治宜健运脾胃,补益气血为主,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八珍汤等方;属肾亏者,四神丸。《类证治裁》以屡发屡止,经久不愈,用诃黎勒散,因固涩太早,积滞未清,用香连丸加茯苓枳实;因饮食失节,用香连丸加楂肉、神曲中气下陷,用补中益气汤;因脏寒虚滑,用大断下丸。《医贯》载有一种休息痢,系寒积大肠,独用一味巴豆炒研腊丸吞服。本病可见于慢性细菌性痢疾。溃疡性结肠炎,慢性阿米巴痢疾及局限性肠炎等疾患。参见痢疾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气交

    阴阳二气的交会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。”

  • 黎豆藤

    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牛马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玉环煎

    《医醇賸义》卷三方。玉竹、沙参、蛤粉各四钱,羚羊角一钱五分,麦门冬、贝母各二钱,石斛、栝蒌皮各三钱。水煎,加梨汁半杯,冲服。治肺热,咳嗽微喘,肌表漫热,口燥咽干。

  • 水中病

    古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五:水毒病,……一名水中病。”详水毒条。

  • 痰证

    病证名。痰古作澹或淡。指痰浊停留体内的病症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已有寒痰、热痰等名。《丹溪心法·痰十三》:“痰之为物,随气升降,无处不到。……凡痰之为患,为喘为咳,为呕为利,为眩为晕、心嘈杂、怔忡、惊悸,为

  • 敷贴

    出《太平圣惠方》卷第六十一。即敷药。详该条。

  • 神祐丸

    《儒门事亲》卷十二方。甘遂(面裹不令透,水煮百余沸,取出用冷水浸过,去面焙干)、大戟(醋浸煮干)、芫花(醋浸煮)各半两,黑牵牛子、大黄各一两。为细末,水泛为丸,小豆大,每服五十至七十丸,临卧温水送下。

  • 山桃花

    见《广西植物名录》。为莲生桂子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中药炮制法之一。将药物用清水浸漂,除去其毒性、盐分、杂质、腥味。如海藻、肉苁蓉、附子、半夏等。

  • 诊宗三昧

    脉学著作。全称《石顽老人诊宗三昧》。1卷,共十二篇。清·张璐者,张登编纂。书成于1689年。1~2篇阐明宗旨,并批判前人的某些脉学著作,提出“入门宗派不慎,未免流入异端”,并谓“吾当以三昧水涤除尘见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