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三焦病

三焦病

六腑病候之一。三焦上焦中焦下焦。其病有寒热虚实之分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三焦病者,腹气满,小腹尤坚,不得小便,窘急,溢则水留,即为胀。”《诸病源候论·三焦病候》:“三焦气盛为有余,则胀气满于皮肤内,轻轻然而不牢,或小便涩,或大便难,是为三焦之实也,则宜泻之。三焦气不足,则寒气客之,病遗尿,或泄利,或胸满,或食不消,是三焦之气虚也,则宜补之。”《杂病广要·脏腑类》:“三焦者,谓上中下也。若上焦有热,则胸膈痞满口苦咽干,有寒则吞酢而吐沫;中焦有热,则身重目黄,有寒则善胀而食不消;下焦有热,则大便难,有寒则少腹痛小便数。三焦之气主腐熟水谷,分别清浊,若不调平,则生诸病(《简要济众方》)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三焦病源流》:“海藏曰:上焦如雾,雾不散,则为喘满,此出而不纳也。中焦如沤,沤不利,则为留饮不散,久为中满,此上不能纳,下不能出也。下焦如渎,渎不利,则为肿满,此上纳而下不出也。”治宜宣通三焦、升降气机等法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神塞丸

    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五方。麝香一分,生白矾一钱,沉香三分,糯米五十粒。为细末,煮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丸薄绵裹之,如左耳出血塞右鼻,右耳出血塞左鼻,两耳俱出血塞两鼻,左鼻出血塞右耳,右鼻出血

  • 藕蔬菜

    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莕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中医儿科临床手册

    书名。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编。全书分六章。包括常见症状的辨证要点、常用治法、小儿急症、新生儿疾病、时行疾病和小儿杂病。书中用中医病名和理论对中医儿科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。末附常用药物及病历书写等。1

  • 雷公药性赋

    见珍珠囊药性赋条。

  • 曼陀罗中毒

    病名。曼陀罗别名洋金花、枫茄花。因药用或误服曼陀罗的花、叶、茎、根、子过量中毒。证见面红烦躁,哭笑不止,谵语幻觉,口干肤燥,瞳孔散大,脉数等,严重者可致昏睡,肢强挛搐,甚至昏迷,死亡。宜中西医结合救治

  • 小儿龟胸穴

    经外奇穴名。《太平圣惠方》:“小儿龟胸……灸两乳前各一寸半上二行,三骨罅间六处,各三壮。”近代《腧穴学概论》列作奇穴,名小儿龟胸。位于前胸第二、三、四肋间隙,距前正中线2.5寸处,两侧共6穴,主治小儿

  • 清咽散

    《喉科指掌》卷一方。荆芥穗、薄荷各三钱,炒僵蚕、桔梗、生甘草、防风、前胡、枳壳各二钱。为粗末,水煎去渣,徐徐漱咽。治一切咽喉诸症。

  • 双蛾风

    病名。系指两侧喉核肿起,色红疼痛者。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一:“此症有两枚在喉间,两边如豆大。”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一:“双蛾风,生两个在喉关两边,亦圆如小筋头大。”即双乳蛾。详该条。

  • 腿肚

    指腓肠肌部分。

  • 湿伤脾阴

    证候名。多因湿郁生热,热盛化火而伤及脾阴。症见脘腹痞满、身重肢痠、口苦、渴不多饮、尿少而黄、大便坚结,舌苔由灰滑变黄燥。《温病条辨·中焦篇》:“湿之入中焦……有伤脾阳,有伤脾阴……伤脾胃之阴者十居一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