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又称便脓血、圊脓血。《中藏经》卷上:“小肠实则伤热,热则口生疮,虚则生寒,寒则泄脓血。”泄脓血有因寒因热之别。详便脓血条。
见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条。
亦称血不循经。指血液不按经脉运行而溢于脉外。临床多见于因气虚、气逆、血瘀、火热等原因引起的崩漏、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尿血及瘀斑等症。
正骨器械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。又名竹箍。用于髌骨骨折及错位的固定。用竹或铁丝编制,或用橡皮制成。形状为较髌骨稍大的圆圈,并带四个“小足”,用纱布缠裹。用时将圈套于整复后髌骨的周围,缚于腘部垫的木板
证名。见《审视瑶函》。即目昏,详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,见竹杖条。
见神光条。
出《雷公炮炙论》。为赤车使者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清冷的饮料。《灵枢·杂病》:“齿痛不忍清饮。”
病证名。见明·秦景明《幼科金鍼》。即哮拔、醋呛哮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