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鱼子石榴证

鱼子石榴证

病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多由脾肺积毒,血络瘀滞所致。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:“此症气轮一、二处,生浮肉一片,色浅红,内细颗丛萃,揉之俨似小铁砂,曰鱼子。其肉块圆长,或四或六,四角生来若榴子绽露于房,曰石榴。不割亦复满瞳神,视无见。”《张氏医通》卷八:“其状生肉一片,如榴子绽露于房,障满神珠,血部瘀实,目疾之恶证,治用割,割后见三光者可治,……若三光瞑黑者,内必瞳神有损不治。”治法:宜清热散瘀,内服抽风汤加减,外点绛雪膏。古代亦用手术割治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折髀

    证名。指股部疼痛如折的症象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胃脉搏坚而长,其色赤,当病折髀。”《类经·脉色类》:“胃脉搏坚,木乘土也,加之色赤,则阳明火盛,木火交炽,胃经必伤,阴阳不行者,从气冲下髀抵伏兔,故

  • 四诊抉微

    诊断学专著。8卷。清·林之翰撰于1723年。作者以《内经》色脉并重为据,抉取古今有关四诊名著的精微编纂而成。其中望诊包括面部气色、五官、口齿、爪甲、舌诊、体表诸部以及小儿指纹、虎口纹等的辨识;闻诊以听

  • 刘云密

    【介绍】:见刘若金条。

  • 穿臀漏

    病名。见王芳林《临床实用痔漏学》。即复杂性肛漏的一种。症见漏管穿过臀部外侧,疼痛,脓水淋漓,往往形成多数漏管。宜挂线或手术疗法。参见漏条。

  • 扑蛾痧

    病名。痧证之一。《痧症全书》卷中:“痰涎壅盛,喘急如锯,痛若喉蛾,但喉蛾内肿胀,痧只痛而无肿胀,形若急喉风,但喉风痛而不移,痧痛则无一定,且痧有痧筋可辨也。”《病源辞典》谓:多由热壅肺胃,痰涎壅盛,或

  • 每年至每月必病目

    见清·王子固《眼科百问》。词中“每月”似应为“某月”。指目病有每年至某个季节复发的规律者。古人认为与六气主岁有关。

  • 舌鉴

    见舌鉴辨正条。

  • 白尖中红黑根苔

    舌尖白苔,舌根灰黑而舌中质红的舌象。若黑苔不多而润,舌不甚红,多为脾虚有湿;若舌根黑多而干,舌质较红,多为胃热炽盛,肠已燥结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脾虚有湿当健脾利湿;胃热、大便燥结者,宜清胃润肠。

  • 上腭多骨疽

    病名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三:“夫多骨疽多有发于手背、足背等处,不专在上腭者。其症皆肿硬一块,久而脱去一骨者便是。其原均属肾虚,肾主骨也。或由疮疽溃久,不能收敛。总因气血不足,肾水素亏,复为寒邪所触

  • 黄龙尾

    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仙鹤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