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二。即胞宫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又名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30卷(后代又有93卷本,内容同)。唐·孙思邈撰于七世纪中期。作者以人命重于千金,故取“千金”为书名。卷1医学总论及本草、制药等;卷2~4妇科病;卷5儿科病;卷6七窍病;卷
病证名。①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三:“更有茧唇一症,又名紧唇,又名藩唇。其状口唇紧小,不能开合,不能饮食。”详茧唇条。②指唇疮所致口唇紧急,难于开合的症状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:“脾胃有热,气发于唇,
主六气之第二气。出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。为少阴君火之气,主春分后60日又87.5刻。亦即由春分至小满,其中包括清明、谷雨、立夏三个节气。参见主气条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马兜铃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舒州(今安徽舒城)人。喜爱研究植物,对一些药用植物的药性能提出一定的见解。
小儿推拿方法名。《幼幼集成·卷三》:“凡小儿胸有寒痰,不时昏绝,醒则吐出如绿豆粉,浓厚而带青色,此寒极之痰。……惟以生附子一枚,生姜一两,同捣烂炒热,布包。熨背心胸前,熨完将姜、附捻成一饼,贴于胃口,
综合性医书。又名《医理不求人》。8卷。清·黄元吉撰于1833年。本书集作者十余年周游各地行医的经验。卷1~2脉法、医理及多种内科杂病;卷3~4内科医案;卷5眼科、外科及医案;卷6药性论;卷7经验杂方;
①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中极,见该条。②经外奇穴名。①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男阴卵大,病,灸玉泉百壮,报之。穴在屈骨下阴,以其处卑,多不灸之。”即位于男性阴茎根上正中央、耻骨联合下缘处。②出《幼
出《诗经》。为大巢菜之古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