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阳二气疽

阴阳二气疽
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由内伤七情,荣卫不和而成。此证生于背部,或大或小,或肿或消,或软或硬,初发令人寒热往来。若大渴,神清,高肿,脉洪,十余日脓成者为顺。若不渴神昏,漫肿脉细,应期无脓,饮食不思者逆。治同外痈

猜你喜欢

  • 丛针

    皮肤针之一。将毫针集簇成丛,外加捆扎,故名。参见皮肤针条。

  • 脱肛痔

    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七。包括痔脱出及肛肠脱垂。多因患痔日久,复感湿热外邪,气虚失摄所致。症见大便时肛肠努出,疼痛下血或滋流黄水等。治宜清化湿热,益气升陷。用提肛散化裁,外用五倍子、明矾各一两,水

  • 早晨发搐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因早晨潮热引起抽搐。由肝旺所致者,临床特点为每逢寅、卯时身体壮热,目上视,手足动摇,口内生热涎,颈项拘急。当补肾治肝。补肾,用地黄丸;治肝,用泻青丸。

  • 胞肉生疮

    病证名。《银海精微》:“胞肉生疮者,此脾胃热毒,胞肉肐或风粟变而为疮,血热化脓,腐烂腥臊,流汁流脓,浸渍黑睛生翳,眼如硃砂之色。”治法:宜泻火解毒为主。内服清胃散、三黄汤之类加减。参见针眼条。

  • 透营转气

    又称透热转气。适用于热性病邪初传入营分的治法。热邪初入营分,症见身热夜甚、口渴或不渴、心烦不眠、时有谵语,或斑疹隐隐,舌绛而干、脉细数。治法宜于清营解毒之中,配以清气分之药,引邪出气分,从外而解。可用

  • 腰尻痛

    证名。出《灵枢·本脏》。尻,脊骨之末端。腰尻痛以肾与督脉虚寒最为多见。治宜温补。也有因湿痰与血瘀所致者。详肾虚腰痛、湿痰腰痛、瘀血腰痛等条。

  • 参芦散

    见《医方集解》。人参芦,为末,水调下一、二钱,或加竹沥和服。功能吐虚痰。治虚弱人痰涎壅盛,胸膈满闷,温温欲吐。本方早见于《丹溪心法》,但无方名。

  • 蟾蜍皮

    出《本经逢原》。又名蟆皮、干蟾皮、蛤蚆皮。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B.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皮。辛,凉,有小毒

  • 咳家

    指经常咳嗽的病人。出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。详咳嗽条。

  • 开痞

    理气法之一。用辛香行气药,以开散痞结的治法。适用于胸、胁、脘、腹等处胀闷。常用药物如藿香梗、佩兰、广木香、厚朴、佛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