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阴纵

阴纵

证名。指阴茎挺长不收,或肿胀而痿之证。见《医学纲目·肝胆部》。又称茎纵。多由肝经湿热所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前阴后阴病源流》:“阴纵,亦名阴挺。由前阴受热,则玉茎挺长不收,或肿胀而痿,或与股相磨难行,甚至两胁气逆上,手足倦弱。”治宜清肝化湿。用柴胡胜湿汤、小柴胡汤加黄连黄柏龙胆泻肝汤等方。甚者用三一承气汤。外用朴硝荆芥煎汤浸洗,或用丝瓜汁调五倍子粉外敷。若肿挺减轻而坚块不消者,可用青皮配以散风药。参见茎纵、阴挺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掩法

    推拿手法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头面风候》。用手掌遮盖于穴位或一定部位上。《备急千金要方·少小婴孺方》:“治小儿夜啼……以儿母手掩脐中,亦以摩儿头及脊。”

  • 靳从谦

    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【介绍】:南宋医家。临安府(今浙江杭州)人,是太医靳豪的后代,高宗绍兴初为内直翰林医官。

  • 四圣心源

    书名。又名《医圣心源》。10卷。清·黄元御撰于1753年。作者将黄帝、岐伯、秦越人、张仲景视为医中“四圣”。本书阐发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诸书蕴义。卷1天人解,阐述阴阳五行、脏腑

  • 舌胖齿形

    即齿痕舌。见该条。

  • 伤湿咳嗽

    病证名。指因感受湿邪引起的咳嗽。多由时行雨湿,或坐卧湿地,或湿衣沾身所致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伤湿咳嗽之症,身重身痛,或发热有汗,或面目浮肿,或小便不利,骨节烦疼,气促咳嗽。”脉多濡软、浮缓等。治宜燥

  • 蛇利草

    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半边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红麻

    见《东北资源植物手册》。为罗布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儿寐不寤

    小儿偶尔出现睡寐不醒,可因乳母酒醉乳儿,致儿亦醉而睡寐不醒,其脉和平,与惊睡之脉洪大而强不同,不能误作惊风治疗。宜用甘草、葛花、砂仁、贯众煎服,解酒即醒(《儒门事亲》)。

  • 转天汤

    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下方。人参、当归(酒洗)各二两,川芎一两,川牛膝三钱,升麻四分,制附子一分。水煎服。治倒产。

  • 肝风疝

    病名。《素问·四时刺逆从论》:“少阳有余,病筋痹胁满;不足病肝痹;滑则病肝风疝。”马莳注:“其脉若滑,则病肝风疝,外感之邪也。”《类经》卷十七:“滑实则风热合邪而为肝风疝,病在筋也。”详风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