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石吊兰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医生。撰《妙济方》一卷,佚。
病证名,见《验方新编》卷之一。其表现为黑眼珠呆滞。参见通睛条。
病证名。即胎漏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一:“漏胞者,谓妊娠数月而经水时下,此由冲脉任脉虚,不能约制太阳、少阴之经血故也。”详胎漏条。
古解剖部位名称。指骨节间相接之处,即关节。又称骨髎。
《杂病源流犀烛·身形门》卷三十方。半夏一两(每一枚配虫一个,同捣烂,炒黄),自然铜二钱(醋淬),古文钱三钱(醋淬),乳香、没药各五钱,骨碎补七钱。为细末,每服三分,用导滞散二钱,热酒调下,次日再服如前
见《广东中草药》。为蒟酱之别名,详该条。
出《吴普本草》。为女菀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向天盏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“瞳神乍看无异,久之专精熟视,乃见其深处隐隐绿色,自视亦渐觉昏眇,病甚始觉深绿,盖痰火湿热害及清纯之气也,……久而不治,为如金青盲等证”(《张氏医通》卷八)。似绿风内障之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