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匮发微
书名。4卷。曹家达注。刊于1936年。作者注解《金匮要略》,能结合个人临床心得,力求提要钩玄,分析精义,并部分地校订了原文,纠正了前人一些错误或不当的注解。本书与《伤寒发微》于1956年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合刊本,题名《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》。
书名。4卷。曹家达注。刊于1936年。作者注解《金匮要略》,能结合个人临床心得,力求提要钩玄,分析精义,并部分地校订了原文,纠正了前人一些错误或不当的注解。本书与《伤寒发微》于1956年由上海千顷堂书局出版合刊本,题名《曹氏伤寒金匮发微合刊》。
病名。见《咽喉急症秘书》。认为是肺家之病,吃汤饮食俱要抢呛出,治须润肺疏风降气之剂。参见还食风条。
人体部位名。足上曰附,其外侧近踝者曰附属。《灵枢·骨度》:“膝以下至跗属,长一尺六寸。跗属以下至地,长三寸。”
病证名。见《类证治裁·咳嗽》。指风热犯肺,肺失清肃所致的咳嗽。症见咳嗽痰稠,身热,汗出恶风,口干咽痛,鼻流黄涕,苔薄,脉浮数等。治宜疏风清热,宣通肺气。用桑菊饮、银翘散等方。参见咳嗽条。本症类似急性上
病名。生于足跟的肿疡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土栗,生于足跟之旁,黄肿如琉璃,无脓,由行路崎岖,肭伤筋骨所致。”又名琉璃疽、跟疽、牛茧蚕。因局部长期受压和磨擦,气血阻滞所致。生于足跟部,疮形如枣栗,色黄而
①亦作精明。《东垣十书·诸脉目论》:“是故瞳子法于阴,白眼赤脉法于阳,故阴阳合德而为睛明也。”详精明条。②经穴名,代号BL1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作精明。别名泪孔。属足太阳膀胱经。手足太
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十五方。黄连、炮乌头(去皮尖)各等分。为粗末,每服二钱,水煎,空腹服。治脉痔,下血不止。若热加黄连,冷加乌头。
脾的功能之一。水谷清阳之气由脾气输布,充养四肢,四肢的功能活动,与脾有密切关系。《素问·太阴阳明论》:“四肢皆禀气于胃,而不得至经,必因于脾,乃得禀也。”临床上脾气虚弱则见四肢乏力、消瘦或浮肿;脾受湿
见章太炎医论条。
《景岳全书》的一部分(卷40~41),2卷,明·张介宾撰。内容主要论述小儿杂病(不包括痘疹、麻疹)的证治。此外又有《小儿则古方》1卷,为《景岳全书》第62卷;《麻疹诠》1卷,为第42卷;《痘疹诠》3卷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鸡骨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