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卒】:十一世纪【介绍】:北宋医家。仁寿(今四川仁寿)人。后弃儒习医。1064~1067年(治平年间)作《注难经》5卷,已佚。
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蜀葵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灵枢·经筋》。即季胁,见该条。
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集六。即无比散,见该条。
病名。①出《仙传外科秘方》卷九。又名脱疽疔。消渴病合并脱疽者。初发可先治消渴,服流气饮、苦参丸以解毒生肌,外用桐油及无名异煎至一沸入花椒一勺、加蓼叶在内同煎,浸七天后,单以此叶贴在患处,余可参见脱疽条
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16。主因肝脏积热而起,亦有兼受风邪者。症见眼目“赤肿疼痛,怕日羞明,泪溢难开,忽生翳膜,初患一目,渐及两眼”(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22)。治法:肝热重者,宜清热泻肝,用洗肝散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碎米柴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子时。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:“夜半而阴陇为重阴。”参十二时条。
出《金匮要略》。即栝楼,详该条。
详食肉则复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