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濯之《胎产须知》。即胀后产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上古时代巫医,相传为黄帝之臣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一。亦名子病、阻病、病儿、病阻、病隔、选饭、恶子、恶字、恶食、妊娠呕吐等。是指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、呕吐、择食或食入即吐,甚则呕吐苦水,或血性物者称为恶阻。有胃弱恶阻、胃热恶
见《药品化义》。即薏苡仁,详该条。
①病名。《灵枢·胀论》:“夫胀者,皆在于脏腑之外,排脏腑而廓胸胁、胀皮肤,故命曰胀。……五脏六腑,各有畔界,其病各有形状。”《临证指南医案·肿胀》:“胀病之因更多,所胀之位各异。或因湿因郁因寒因热因气
反治法之一。使用寒凉药治疗寒证,或使用温热药以治热证,称为真反。例如风火暴盛痰涎上涌、咽喉痺塞的风火症,本不能用热药,但此时以开闭为急,借用南星、巴豆、法夏等温药温开化痰,称为真反。但痰涎缓解之后,仍
出《灵枢·五色》。即子宫。《类经》卷五《色藏部位脉病易难》注:“子处,子宫也。”
病名。即发于踝关节的附骨疽。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“穿踝疽,乃足三阴湿热下流停滞而成。初起内踝肿痛,痛彻骨底,举动艰辛,甚则窜及外踝通肿。有头者属阳,易破;无头者属阴,难溃。此二者初起寒热交作,宜服荆防败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古羊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荔枝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