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兰室秘藏·妇人门》方。柴胡、草豆蔻、炒神曲、木香各二分,麻黄(不去节)、独活、当归身、黄连、黄柏各一分,羌活七分,升麻五分,白芍药三钱,人参、白术、炙甘草、猪苓、泽泻各一钱,黄芪、橘皮、苍术各二钱。
①见《南宁市药物志》。即小叶蛇总管。②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外科启玄》。即疔疮之生于鼻内者。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五:“此证生于鼻孔内,鼻窍肿塞,胀痛引脑门,甚则唇腮俱作浮肿,由肺经火毒凝结而成。”治宜大剂量清热解毒,佐以止痛排脓,临症须密切观察,预防疔
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松笔头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六。即白虎加桂枝汤,见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疡医大全》卷二十五。又名腿痈。多由湿热留滞经络所致。若发于内侧者属肝脾二经、发于外侧者属胆胃二经。初起平陷坚硬者为气虚,当用内消黄芪汤;势焮肿痛者,当用内托柴胡汤,外用隔蒜灸。余证治见外痈条
气功功法。借助于练功者自身或他人语言、意念、声音、温度、幻景等,诱使练功者全身放松,呼吸悠畅细缓,或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的方法。其功法主要有放松诱导、呼吸诱导、意念诱导、治病诱导等,临床多用于治疗心理疾病
十三鬼穴之一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百邪所病者,针有十三穴……第十针直鼻上入发际一寸,名鬼堂。”所指即上星穴。又《千金翼方》作尺泽穴别名。
厥证之一。指突然头晕仆倒,神志迷糊,肢冷的病证。《古今医案按·厥》:“今人所谓厥者,乃晕厥耳,亦兼手足逆冷,而其重在神昏若死也。”参见厥证条。
解剖部位名。即下颌关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