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《素问·疟论》:“夏伤于暑,秋必病疟。”又:“疟之始发也,先起于毫毛伸欠,乃作寒慄鼓颔,腰脊俱痛,寒去则内外皆热,头痛如破,渴欲冷饮。”即疟疾,详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金匮要略》。即狐疝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藏族名医。约生活于五、六世纪之间。西藏人,曾为藏王的御医,是藏医学史上记录的最早的藏族医学家。
指胃阳虚而寒象较明显的病证。多由脾阳虚或过食生冷寒凉所引起。症见胃脘痛,得热痛减,呕吐清涎,口淡喜热饮,食不化,舌淡胖,苔白润,脉沉迟。治以暖胃为主。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地瓜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中国植物图鉴》。为石莼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上。即腕痈。见该条。
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四。即续命汤第一方及第二方,见续命汤条。
见《岭南科学杂志》。为笔仔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二世纪初【介绍】:北宋官吏。任修议郎,博学,兼通医,掌管太医院事务,常为人诊治病,多有良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