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虫病

虫病

病名。泛指因虫所致的各种疾患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虫之为病,人多有之。由于化生,诚为莫测,在古方书虽曰由湿由热,由口腹不节,由食饮停积而生,是因皆有之矣。然以常见验之,则凡脏强气盛者未闻其有虫。正以随食随化,虫自难存。而虫能为患者,终是脏气之弱,行化之迟,所以停聚而渐致生虫耳。然则或由湿热,或由生冷,或由肥甘,或由滞腻,皆可生虫,非独湿热已也。至若治虫之法,虽当去虫,而欲治生虫之本,以杜其源,犹当以温养脾肾元气为主,但使脏气阳强,非惟虫不能留,亦自不能生也。余制有温脏丸方最所宜也。”《证治汇补·虫病章》:“凡虫症,眼眶鼻下必带青色,面上痿黄,或生白斑,或见赤丝,唇疮如粟,或红而肿,或缓而痛,饮食减少,肌肉不生,睡卧不安肠鸣腹痛,口吐清水,目无睛光,甚则沉沉寒热,肚大青筋,或为鬼胎血鳖。”又:“好食茶叶、生米、草纸怪异之物,当因倦少食,今反饮食如常,形健不渴,悉属虫症。”治用化虫丸追虫丸遇仙丹等。参九虫病狐惑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①五脏之一。与膀胱相为表里。主藏精,包括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,由于生殖之精是人类生育繁殖最基本的物质,故称肾为先天之本。《素问·六节藏象论》:“肾者主蛰,封藏之本,精之处也。”又主水,合三焦、膀胱二

  • 铁散沙

    见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。为黑骨头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胎气蕴热

    病证名。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六十一。指婴儿烦热,食即呕吐,眠不安席,神情躁扰,闻声即掣的证候。古人认为是由于儿在胎中,孕母多忧怒郁闷之情,又因胎气燥热,儿生艰难,母生惊悸,以致乳汁不和,令儿吮之而作。宜

  • 内托白蔹散

    《增补万病回春》卷五方。当归、赤芍药、连翘各一钱,川芎、天花粉、乳香各七分,白芷、白蔹、栝蒌仁、黄芩(酒炒)各八分,白蒺藜、生甘草节各四分,防风、桔梗、柴胡各五分。水煎,临卧热服。治腋下瘰疬,因酒怒而

  • 涩沙藤

    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锡叶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胆邪

    胆病所生的邪气。《难经·十难》:“心脉微急者,胆邪干小肠也。”

  • 五常

    即五行。《庄子·天运》:“天有六极五常。”成玄英疏:“五常谓五行。”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五常之气,太过不及,其发异也。”《伤寒论·序》:“人禀五常,以有五脏。”

  • 感冒四气

    病证名。出《育婴秘诀》。为感受风寒暑湿之气而致的病证。即春伤风,夏伤暑,秋伤湿,冬伤寒。此四时之正气病。小儿失其调理,尤易感之,嫩弱之故。治法与大人同,但剂应小。参见四时感冒条。

  • 养生三要

    养生类著作。清·袁开昌撰。1卷。本书旨在“跻之仁寿域”,分别从养怡、调摄、治疾三方面论述了老年医学的有关问题。在“卫生精义”中,认为人的寿命长短虽然与先天禀赋有关,但如果能够正确地养生调摄,则同样可以

  • 郑声

    证名。指患者语言重复,语声低弱,若断若续的危重症象。多见于疾病晚期,因正气虚衰,精神散乱,以致神识不清,不能自主。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》:“夫实则谵语,虚则郑声。郑声者,重语也。”《伤寒绪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