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芸薹子,详该条。
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二册方。栝蒌实、枳实(麸炒,去瓤)、桔梗、半夏各等分。为细末,姜汁打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至七十丸,食后淡姜汤送下。治胸膈痞痛彻背,胁胀喘急妨闷。若痰因火动者,加黄连。
病名。见《医学准绳六要》。系指耳聋之因于气闭者。详气闭条。
指因感暑热而发病。《素问·热论》:“凡病伤寒而成温者,先夏至日者为病温,后夏至日为病暑。”
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黑脂麻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瑞章。江苏武进人。曾跟随名医周慎斋学习,订正《慎柔五书》等医籍。主张治病应当先培固病人的元气,然后攻伐疾病之根,不可以只顾快求功利。
《卫生鸿宝》卷一方。青黛、煅蛤粉各三钱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指头大,每服三丸,睡前噙化。治肝火犯肺,头晕耳鸣,咳痰带血,咽喉不利,胸胁作痛等症。
见医药丛书条。
证名。指表热、里寒症状同时存在。见《伤寒论·辨阳明病脉证并治》。多因本体虚寒,外感温邪所致。详见表热证、里寒证条。
脉象。来迟去疾之脉。为内邪有余,表气不足。《注解伤寒论·平脉法》:“初持脉,来迟去疾,此出迟入疾,名曰内实外虚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