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茵芋丸

茵芋丸

①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方。茵芋叶、铅丹秦艽钩藤皮、石膏、杜蘅、防葵各一两,菖蒲黄芩各一两半,松萝半两,蜣螂十枚,甘草三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小豆大,三岁以下小儿每服五丸,三岁以上每服七丸,五岁以上每服十丸,十岁以上每服十五丸。治小儿少小有风痫疾,至长不除,遇天阴节变便发动,食饮坚强亦发,百脉挛缩,行步不正,语言不便。②《普济本事方》卷三方。茵芋叶、朱砂薏苡仁各一分,牵牛子一两半,郁李仁(去皮尖,微炒)半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轻粉为衣,每服十至二十丸,五更初温水送下,到晚未利可再服一、二次,以利为度,白粥将息。治历节肿满疼痛。③《普济本事方》卷四方。炒茵芋叶,薏苡仁各半两,郁李仁(去皮尖,微炒)一两,生牵牛子末一两半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五更姜、枣煎汤送下,未利加至三十丸,日三次,以利为度,白粥补之。治风气积滞脚气,常觉微肿,发则或痛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残风

    病名。见清·黄庭镜《目经大成》卷二。又名地倾。症见眼睑若有人翻转之状。即风牵睑出。详该条。

  • 君火

    指心火。因心为君主之官,故名。《素问·天元纪大论》:“君火以明,相火以位。”君火居于上焦,主宰全身;相火居于下焦,温养脏腑,以潜藏守伏为宜。君火和相火在人体内,一主后天,一主先天,各安其位,共同维持机

  • 相胜之脉

    色与脉相克(脉克色)之脉象。例如面色白得数脉,面色赤得沉脉之类。提示病情重笃。《难经·十三难》:“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,反得相胜之脉者即死。”

  • 血块痛

    病名。王肯堂《胤产全书》:“产后儿枕块痛俗名血块痛,宜服三圣散(当归一两,延胡索、桂心各三钱为末,每服三钱,童便或热酒调下)。”详儿枕痛条。

  • 众痹

    病名。因风寒湿邪侵入皮肤、经络所致。症见痹痛左右相移,随发随止,歇而复起。《灵枢·周痹》:“愿闻众痹。……此各在其处,更发更止,更居更起,以右应左,以左应右,非能周也,更发更休也。”众痹以痛处左右相移

  • 风热犯肺

    外感风热之邪,或风寒郁而化热,致肺气宣降失常,证见恶寒发热,咳嗽,咯痰黄稠,不易咳出,舌红脉浮数;或兼见咽喉疼痛,鼻流浊涕,口干欲饮等症;重症可见气喘鼻煽,烦躁不安等。治宜疏风泄热,辛凉解表。

  • 隔蒜灸

    间接灸之一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取厚3毫米左右的鲜大蒜片,以细针穿刺数孔,上置艾炷放在穴上施灸。一般每次5~7壮。适用于疮疖初起,毒虫咬伤,瘰疬,肺结核等。

  • 潘阳坡

    【介绍】:元代医家。为金代名医刘完素三传弟子,著《加减方》1卷,已佚。

  • 与阳相对的一类事物或性质。参见阳条。

  • 紫大戟

    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。即红大戟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