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腧穴压痛点

猜你喜欢

  • 瘙疹

    病名。见《医宗金鉴·痘疹心法要诀》。凡小儿在未出痘疹之前感受风邪,以致遍身红点,如粟米之状者为瘙疹。治宜疏散风邪。用银翘散加蝉蜕。

  • 燥湿汤

    ①《审视瑶函》卷四方。炒黄连一钱,苍术(泔水制)、白术(土炒)、陈皮各八分,茯苓、半夏、枳壳、焦栀子各七分,甘草三分。水煎服。治目大眦漏,时流血水,胀而疼。②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四方。白术、白芍

  • 骨解

    指骨缝。《灵枢·九针》:“八风伤人,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。”

  • 足厥阴经筋病候

    病证名。又名季秋痹。十二经筋病候之一。《灵枢·经筋》:“足厥阴之筋,……其病足大指(趾)支内踝之前痛,内辅痛,阴股痛,转筋,阴器不用,伤于内则不起,伤于寒则阴缩入,伤于热则纵挺不收,治在行水清阴气。其

  • 龟背痰

    流痰病的一种。《医门补要》卷中:“脾肾两亏,加之劳力过度,损伤筋骨,使腰胯隐痛,恶寒发热,食少形瘦,背脊骨凸肿如梅。初不在意,渐至背伛颈缩,盖肾衰则骨萎,脾损则肉削,但龟背疾已成。”治见流痰条。相当于

  • 脾中风

    古病名。又名脾脏中风。风邪入中于脾经而致的证候。主症为发热,形如醉人,皮目瞤动,短气,腹满,身黄等。《金匮要略·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》:“脾中风者,翕翕发热,形如醉人,腹中烦重,皮目瞤瞤而短气。”《

  • 白苹

    见《滇南本草》整理本。为马尿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格致余论

    医论著作。元·朱震亨撰于1347年。1卷。共有论文41篇,着重阐述“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”的医理。在治则上主张并长于运用滋阴降火之法以及和血疏血、导痰行滞诸法。临床强调观形察色,切脉问证,尤重脉诊。所发

  • 唐宋卫生歌

    养生类著作。明·周履靖辑。本书篇幅短小,仅辑唐·孙思邈《卫生歌》与宋·真德秀《续卫生歌》二篇。认为服灵丹、仙果而长寿者世所罕见,主张养生应以运气按摩、节制饮食等预防措施为主,故博采诸家养生之要而编成七

  • 破铜钱

    ①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天胡荽之别名。②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。为老鹳草之别名。③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积雪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