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出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即泥鳅疽。见该条。证治见指疔条。
见《药品化义》。为扁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医生。常以巫术治病,善治外症。
书名。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已佚。
病名。即肉疙瘩。详见该条。
【生卒】:1897~1969【介绍】:现代医家。原名甘崇兰。江苏太仓人。年青时在家从一陆姓中医学习,后改姓陆。解放前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消灭中医的活动,后任中央国医馆顾问。解放后先后任武汉市中医联合
经穴名。代号SJ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手少阳三焦经。位于前臂背侧,肘尖(尺骨鹰咀)下5寸,尺、桡两骨间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,前臂内侧皮神经,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;并有前臂骨间背侧动、
面色憔悴无华。为慢性病容,系久病脏腑气血耗伤所致。
元代医官职称。为低级官员,共2人。始设于1322年(至治二年)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指伤寒禁汗之证。①太阳病,尺脉迟或微,属里虚者禁汗。②少阳病禁汗。③妇人伤寒,经水适来或适断,热入血室禁汗。④里虚下利清谷不可攻表。⑤素体中虚里寒者禁汗。⑥少阴病脉细沉数,病为在里不可汗。⑦厥阴病热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