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称嗳气。出《素问·脉解篇》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噫者,饱食之息,即嗳气也。”详嗳气条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履贯不详。业儒兼研究医学书籍,对滑寿《诊家枢要》尤感兴趣,曾用数十年功夫予以补充,编有《诊家补遗》一书,已佚。
病证名。指头脑昏晕而感觉自身或周围景物旋转,甚者有恶心呕吐之症。《医碥·眩晕》:“晕与运同,旋转也,所见之物皆旋转如飞,世谓之头旋是也。”《慎斋遗书》卷九:“头晕,有肾虚而阳无所附者;有血虚火升者;有
①病名。泛指外感热性病。《素问·热论》:“今夫热病者,皆伤寒之类也。”故张仲景《伤寒论》以伤寒命名,即为多种外感病的总称。《难经·五十八难》:“伤寒有五,有中风,有伤寒,有湿温,有热病,有温病,其所苦
类书名。是《古今图书集成》的一部分。520卷。清·蒋廷锡等编纂,刊于1723年。本书辑录自《内经》到清初的医学文献100余种,分类编纂,包括对古典医籍的注释,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,以及有关医学的艺文、记
藏医学著作,一译《祖先口诫》(藏音《美布协隆》)。十六世纪藏医学家舒卡·洛珠给布所著。其内容主要是对《四部医典》中的三部,即“根本医典”、“论说医典”及“后续医典”的注释。作者根据个人长期从事临床工作
病名。见《肘后备急方》卷七。一般伤势较重,伤口血出、疼痛难忍、易于溃烂;如伤于致命处,亦可致死。治宜用生铁数斤,煮水外洗,并用地榆一斤、三七三两、苦参四两为细末和匀掺伤处,可止血止痛;或用白矾研末外掺
经外奇穴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噫哕膈中气闭塞,灸腋下聚毛下附肋宛宛中五十壮。”《类经图翼》列作奇穴,名腋下穴。位于腋中线上,腋窝直下1.5寸处。主治噫哕,胸膈满闷,狐臭;以及肋间神经痛等。斜刺0.3
指调理安定脾胃气机的治法。分和胃、调和肝胃等法。详各条。
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