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阳盛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阳胜则阴病。”见阳盛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即阴交,见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勇疽。见该条。
病症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多为胞睑受邪的证候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八:“足太阳之筋为目上纲,足阳明之筋为目下纲,热则筋纵目不开,助阳和血汤;然又有湿热所遏者,则目胞微肿,升阳除湿防风汤;真阳不能上升者,
证名。指表热、里热症状同时存在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》:“伤寒若吐若下后,七八日不解,热结在里,表里俱热,时时恶风,大渴,舌上干燥而烦,欲饮水数升者,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。”多由表证未解,邪热入里
泛指外感风邪的病证。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“所言不死者,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。”
诊脉察病之意。《素问·风论》:“愿闻其诊及其病能。”
痧证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痧胀源流》:“抽筋痧,两足筋抽疼甚,忽一身青筋胀起如筋粗。”宜放毒血,治宜丁香阿魏丸等。参见痧条。
见《妇科易知》。即滑胎。详该条。
痰证之一。即燥痰。见《不居集》卷十七。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