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肝气逆证

肝气逆证

证名。指肝脏气机不和,出现上逆或横逆等证候。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一:“肝气逆面青多怒。”《类证治裁》卷二:“胁痛吐血者,肝气逆也,化肝煎。”又卷三:“怒郁伤肝气逆,解肝煎。”《西溪书屋夜话录》谓肝气逆上冲心,热厥心痛者,宜泄肝,药如金铃、延胡吴萸川连;兼寒,去川连加椒、桂;寒热俱有者,仍入川连,或再加白芍;肝气上逆冲肺,猝得胁痛,暴上气而喘者,宜抑肝,药如吴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之属;如肝气横逆乘脾,脘腹胀痛者,治宜培土泄木,用六君子汤加吴萸、白芍、木香;肝气乘胃,症见脘痛呕酸者,二陈加左金丸,或白蔻金铃子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蒸乳

    病名。出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一。又名乳膨、乳蒸。多因产妇气血旺盛,乳汁壅滞不通,或产后无子饮乳所致。两乳肿硬疼痛,恶寒发热。治宜理气通络。用香附、瓜蒌、通草、橘叶共煎服,其药渣煎洗,待乳通则热自除。如无婴

  • 六华

    穴位名。即八华穴中的上六穴。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详八华条。

  • 闪挫腰痛

    病证名。出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三。《伤科汇纂》卷九:“挫闪者,非跌非打之伤,乃举重劳力所致也。或挫腰瘀痛,不能转侧,或手足拗闪,骨窍扭出,其伤虽属寻常,若不及时医治,失于调理,非成痼疾,即为久患也。”治宜

  • 毛姜

    见《本草正义》。为骨碎补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脓耳

    病证名。五般聤耳之一。耳中有粉红色脓液溢出。《丹溪心法》:“热气乘虚,随脉入耳,聚热不散,脓汁出,谓之脓耳。”由湿热火毒,郁结肝胆而致者,耳中肿痛,口苦心烦,治宜清泄肝火,用泻青丸、龙胆泻肝汤;因风热

  • 忽布

    见《新疆中草药手册》。为啤酒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理瀹骈文

    外治法专著。一名《外治医说》。清·吴尚先撰。1册,不分卷。刊于1870年。本书正文系以骈文体写成,并联系《子华子》一书所说“医者理也,药者瀹也”的涵义,故以《理瀹骈文》为书名。这是一部以膏药为主的外治

  • 仓廪之官

    谷藏为仓,米仓为廪;仓廪,为贮藏粮食的仓库。仓廪之官,指脾胃。喻脾胃有如粮食仓库,胃主受纳水谷,脾主运化水谷精微,以供应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。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:“脾胃者,仓廪之官,五味出焉。”张

  • 太阴之阴

    出《素问·皮部论》。太阴经之阴络。名关蛰。详该条。

  • 内经运气表

    运气著作,1卷。清·陆懋修(九芝)撰,刊于1866年。世人多谓运气之学义奥难晓,非图不明。故刘温舒《素问入式运气论奥》为29图,张介宾《类经》为48图。陆氏则认为图说愈多,卒业愈难,且有不宜于图而宜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