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耳鸣

耳鸣

病证名。指耳中自觉有各种声响。《灵枢·口问篇》:“人之耳中鸣者,何气使然?歧伯曰:耳者宗脉之所聚也。故胃中空,则宗脉虚,虚则下溜,脉有所竭者,故耳鸣。”临床上,耳鸣有虚实之分。如《医贯》卷五云:“耳鸣以手按之而不鸣,或减轻者,虚也;手按之而愈鸣者,实也。”实症多由血瘀肝火或痰火上逆所致;虚症多由肾阴亏损或中气下陷所致。实症耳鸣如蛙聒、如潮水,暴鸣而声大;虚症耳鸣如蝉,如箫声,常鸣而声细。临证可分为:①由血瘀所致之耳鸣者,其症耳鸣音高而尖,舌尖瘀点,或月经不调等。治宜祛瘀活血。方可选用桃红四物汤通窍活血汤等加减。②肝火耳鸣,其症头痛目赤口苦咽干烦躁恼怒时耳鸣加重,便秘苔黄,脉象弦数。治宜清泻肝火。用龙胆泻肝汤加减。③痰火耳鸣,其症胸闷痰多,二便不畅,舌苔黄腻,脉象滑数。治宜清降痰火。可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。④肾虚耳鸣,多见于虚人、老人,耳鸣声细而常鸣。伴有腰膝痠软,遗精遗尿,脉多细弱,两尽无力。“若水虚火实,而热气上甚,客其经络,冲于耳中,则鼓其听户,随其脉气之微甚而作诸音声也。经言阳气万物甚上而跃故耳鸣也。”(《素问玄机原病式》卷二)。《灵枢·海论篇》:“髓海不足,则脑转耳鸣,胫痠眩冒。”“精脱耳聋……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,色夭脑髓消,胫痠,耳数鸣。”治宜滋阴补肾。用六味地黄汤加减。肾阴虚而阳偏亢之头晕耳鸣,上方加磁石、龟板、五味牛膝等药。⑤气虚耳鸣,其症耳鸣而兼见肢体倦怠,食少便溏,气短等。治宜补益中气。用补中益气汤加减。此外外伤亦可治耳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小豆

    见《本草原始》。即赤小豆,详该条。

  • 济生栝萎丸

    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第二册方。栝蒌实、枳实(麸炒,去瓤)、桔梗、半夏各等分。为细末,姜汁打糊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至七十丸,食后淡姜汤送下。治胸膈痞痛彻背,胁胀喘急妨闷。若痰因火动者,加黄连。

  • 肝热自汗

    自汗证之一。《证治汇补·汗病章》:“肝热自汗,口苦,多眠。”治宜清肝为主,用逍遥散加减。参见自汗条。

  • 伤寒总病论

    书名。6卷。宋·庞安时约撰于1100年。卷1叙述六经分证;卷2谈汗、吐、下、温、灸等治法;卷3论析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症;卷4~5列述暑病、寒疫、温病等;卷6载伤寒杂方、妊娠杂方等。其处方用药在《伤寒论

  • 幼科医学指南

    见幼科指南条。

  • 地肤草

    出《范汪方》。即地肤苗,详该条。

  • 水碱

    见《本经逢原》。为灰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丹毒赤遊肿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婴童百问》。热毒之气,客于腠理,搏于血气,发于外,上赤如丹热,毒与血相搏而风气乘之,所以赤肿进走而遍体。亦称赤进丹毒,治宜清热解毒,用大连翘汤、消毒饮加减。

  • 翰林医侯

    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于翰林医官院,系一般下级医官职务,官阶从八品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
  • 阴阳清浊

    ①浊,指水谷之气;清,指吸入自然界之气。清气与浊气各有其性质和功能,根据人体阴阳经所受清浊之气不同来讨论治疗方法。②《灵枢经》篇名。本篇以人体十二经脉与地面的河流相比较,河流有清浊,人体的经脉(阴经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