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银海精微》。由脾胃邪风积热,上壅于目所致。胞中蠹肉壅起,初小渐大,摩隐瞳人,眼胞湿烂,眵泪胶粘(《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)。治宜祛风泻热。用通脾泻胃汤加减,并可劆洗去瘀。
见《土宿本草》。为消石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高淑濂《胎产方案》,即子痫。详该条。
书名。原名《重编张仲景伤寒论证治发明溯源集》。10卷,22篇。清·钱潢撰于1707年。钱氏鉴于世传的《伤寒论》刊本、注本的条文,前后舛错,六经混乱。遂重予编订,详加诠释,各经皆列纲领,每方均有方论。析
见《保婴撮要》卷十五。即洪宝丹,见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鬼目之别名,详该条。
温法之一。温通阳气的治法。如回阳救逆、温中祛寒等。详各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医经小学》。位于脐上4寸,再旁开腹正中线3寸处。治妇人腹中血块,胃痛,消化不良;以及急性胃炎等。直刺0.5~1寸。艾炷灸5~7壮;或艾条灸10~15分钟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生姜皮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苦地胆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