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经络穴区带

经络穴区带

疾病反映于体表呈带状的敏感区域。穴区带疗法就以此为依据。它与敏感点(或压痛点)不同,前者为“面”,后者为“点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李文渊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静叔。又字叔卿。山东益都人。编有《得心录》一书,已佚。据《四库全书提要》称,该书包括十九方,皆为自制,其中包括为照顾贫穷人无力购买人参等贵重补药而创制的代用方剂。

  • 埋针疗法

    即皮内针疗法。见该条。

  • 表实里虚证

    证名。指表实里虚症状同时存在。多由正气素虚,又感外邪,或外感表证,误用攻下正气受损所致。详见表实证、里虚证条。

  • 胞衣不出

    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三。即胞衣不下。详该条。

  • 枣仁

    见《药品化义》。为酸枣仁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宛鹑

    出《广志》。为鹌鹑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小儿诸虫

    病证名。小儿肠寄生虫病,以蛔虫、蛲虫、姜片虫、绦虫、钩虫为多见,尤以蛔虫、蛲虫病发病更为普遍。这些肠道寄生虫病,轻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,重者可危及生命。因小儿接触污染的环境机会多,虫卵通过食物或蚴虫接触

  • 浮麦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即浮小麦,详该条。

  • 痘科汇编

    参见痘科类编释意条。

  • 嫩双钩

    见上海中医学院《中草药学》。为钩藤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