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箸针

猜你喜欢

  • 岂刺

    古刺法。出《灵枢·官针》。即关刺。详该条。

  • 芦巴

    见《本草原始》。为胡芦巴之简称,详该条。

  • 紫菘

    出《新修本草》。为莱菔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大金雀

    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红旱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清火消丹汤

    《外科真诠》方。生地黄、牡丹皮、玄参、牛膝、赤芍药、天花粉、甘草。水煎服。治丹毒热在胆经,色赤,陷于皮肤之内,灯下视之如纱裹朱砂。

  • 伤寒论读

    书名。清·沈尧封撰于1765年。作者认为《伤寒论》中所论伤寒,亦即《难经》所述伤寒的概念。据此分析六经病证,并辨太阳证传经、病解和误治,对于临症识病,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证候有一定的启发。末附脉法及《伤寒

  • 湿热

    ①湿和热相结合的病邪。致病可分别引致脾胃、肝胆及下焦大肠、膀胱等脏腑或皮肤筋脉的病证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湿热不攘,大筋软短,小筋长,软短为拘,长为痿。”②温病中的一种。症见发热、头痛、身重而痛、

  • 解索脉

    七怪脉之一。脉象忽疏忽密,节律紊乱如解索之状。

  • 挂线法

    是用药制丝线(或普通丝线)或橡皮筋等挂断肛门瘘管的方法。亦适用于疮疡溃后形成的瘘管。其原理是利用线的张力促使局部气血阻塞,肌肉坏死,以达到切开瘘管的目的。

  • 顶门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三。即顶门痈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