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石燕丹

石燕丹

医宗金鉴·眼科心法要诀》卷七十八方。炉甘石(入大银罐内,盐泥封固,用炭火煅一柱香,以罐通红为度,取起为末,用黄连水飞过,再入黄芩、黄连、黄柏汤内,将汤煮干,使炉甘石如松花色)四两,硼砂(铜勺内同水煮干)、石燕琥珀朱砂各取净末一钱五分,鹰屎白(或以白丁香代)、冰片麝香各一分半。为极细末,每用少许,水蘸点眼大眥。治肺肝风热,上攻于目,忽然眼睑火热,睛珠疼痛如刺。若枯涩无泪加熊胆白蜜;血翳加阿魏黄翳鸡内金;风热翳蕤仁:热翳加珍珠牛黄冷翳附子尖、雄黄老翳倍硼砂,加猪子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下廉

    ①经穴名。代号LI8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《圣济总录》称手下廉。属手阳明大肠经。位于前臂背面,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,距曲池穴4寸处。一说“在曲池前五寸”(《医学入门》)。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、桡神经深支、

  • 增补痘疹金镜录

    见痘疹金镜录条。

  • 努法

    刺法。指入针得气后,用大指、次指捏住针头,用中指侧压针身使之成弯弓之状,以使气行的办法。《针灸问对》:“下针至地,复出人部,补泻务待气至,如欲上行,将大指次指捻住针头,不得转动,却用中指将针腰轻轻按之

  • 目中红筋附睛

    病证名。清·王子固《眼科百问》:“此心火乘于肝木,俗作谓攀睛是也。”详胬肉攀睛条。

  • 攀索叠砖

    正骨方法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八十七。用绳横结挂于高处,下叠砖左右各三块,患者立于砖上,双手攀绳,医者按扶患部,助手抽患者足下一砖,令患者直身挺胸,少顷再各抽一砖,如法三次,其足着地,使气舒瘀散,则椎骨陷

  • 胃热喉疳

    病名。系指喉疳病之因于胃热上炎者。详喉疳条。

  • 湿热便血

    病证名。见《金匮翼》卷二。多因饮酒嗜辛,胃中蕴积湿热,下注大肠,灼伤阴络所致。《石室秘录·通治法》:“血之下也,必非无故。非湿热之相侵,即酒毒之深结。若不逐去其湿热、酒毒,而徒尚止涩之味,吾未见其下血

  • 外感湿泻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四。指湿邪外侵,脾气不运所致的泄泻。症见水泻肠鸣,腹反不痛,或呕而不渴,身重身痛。脉多濡软,或细涩,或浮缓。治宜燥湿利小便,用胃苓散、平胃散。身热身痛脉浮者,用败毒散、羌活胜湿

  • 程迥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字可久。原为宁陵(今河南宁陵南)人,后迁至余姚(今浙江余姚)。著《古易考》等书,深受唯心主义理学家朱熹推崇。著《医经正本书》(1176年),从孝道出发,不科学地提倡伤寒无传染之说。

  • 回阳九针穴

    出《针灸聚英》。指具有回阳救逆作用的九个经验效穴。即哑门、劳宫、三阴交、涌泉、太溪、中脘、环跳、(足)三里、合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