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八。即经漏所下之血杂见五色,多属五脏虚损所致。参见经漏条。
病名。指下痢粘冻脓血,赤白相杂。《素问》中称“注下赤白”、“泄注赤白”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痢病诸候》:“赤白痢候,然其痢而赤白者,是热乘于血,血渗肠内则赤也,冷气入肠,搏肠间,津液凝滞则白也。冷热相交,故
即咽峡部。《喉科指掌》卷三:“双乳蛾,……生于关口上部两边。”证治参见乳蛾条。
见流注指要赋条。
见《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》。即夹脊穴,见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甲乙经》。指妇女从阴道流出赤白相兼的粘液。详赤白带下条。
阴阳俱病,而阴病甚于阳。《灵枢·寿夭刚柔》:“阴阳俱动,乍有形,乍无形,加以烦心,命曰阴胜其阳。”
见《山东中药》。为青葙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胆气,详该条。
指中药材加入酒中浸泡,作酒饮用的一种剂型。详酒剂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