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真元耗损喘

真元耗损喘

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喘》。指肾虚不能纳气气喘。多由喘证久延,或大病后元气受伤,真阳虚惫,肾气不能归元,孤阳浮越所致。《医贯·喘》:“真元耗损喘,出于肾气之上奔。其人平日若无病,但觉气喘,非气喘也,乃气不归元也。视其外证四肢厥逆面赤烦躁恶热,似火非火也,乃命门真元之火离其宫而不归也。察其脉,两寸虽浮大而数,两尺微而无力,或似有无为辨耳。”治宜八味丸安肾丸养正丹之,煎人参生脉散送下。喘稍定后,以大剂参芪补剂破故纸阿胶牛膝等。八味丸加河车为丸吞服亦可。《类证治裁·喘症论治》:“肾阳虚气脱,孤阳浮越,面赤烦躁,火不归元,七味地黄丸人参、麦冬。肾不纳气,身动即喘,阴阳枢纽失交,急须镇摄,肾气汤加沉香从阴引阳都气丸入青铅,从阳引阴。”参见喘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南熏

    【介绍】:见黄凯钧条。

  • 野杨梅

    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蛇莓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疲劳咳嗽

    病名。指疲极伤肝所致的虚咳。《医学入门·咳嗽》:“疲极伤肝,咳而左胁疼引小腹者,二陈汤加芎、归、芍药、青皮、柴胡、草龙胆、黄芩、竹茹,或黄芪建中汤。”《不居集·疲劳咳嗽》:“咳而左胁偏痛,引小腹并膝腕

  • 吐蛔

    证名。蛔古作蚘。出《伤寒论·辨厥阴病脉证并治》。指呕吐蛔虫。《仁术便览》卷四:“吐蛔虫,以苦楝根为君,佐以二陈汤。”亦可用安蚘法。《景岳全书》卷二十:“凡吐蚘者;必因病而吐蚘,非因蚘而致吐也。故不必治

  • 孔以立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毓礼。黎水(属河南)人。辑有《痢疾论》一书(1752年刊行),采集历代诸家论述,列述辨证、治法、方药,论述亦颇出心裁。

  • 太阳之阳

    出《素问·皮部论》。太阳经之阳络。名关枢,详该条。

  • 张天成

    【介绍】:见张世贤条。

  • 腹满

    证名。俗称肚胀。指腹部胀满的感觉。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:“脾病者,……虚则腹满肠鸣,飧泄食不化。”《伤寒明理论》卷一:“腹满者,俗谓之肚胀是也。”有虚实寒热之分。《本经疏要》卷三:“胀满而按之痛者为实

  • 风热腰痛

    病证名。腰痛之一。见《世医得效方·大方脉杂医科》。因风热之邪侵袭肾经所致。症见腰痛强急,牵连脚膝,口渴便秘,脉洪数。治宜祛风清热。可用败毒散,或大、小柴胡汤等方。

  • 闹羊花根

    见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为羊踯躅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