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口唇内缩。多由脾经寒盛所致。《证治汇补·口唇章》:“唇属于脾,经合于胃,脾胃受邪则唇为之病,风胜则动,寒胜则缩。”治宜理中汤等方。参见唇萎条。
病名。又名伤酒鼻衄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卷九:“饮酒过多,及啖炙煿五辛热食,动于血,血随气溢,发为鼻衄,名酒食衄。”宜泻热止血,用泻心汤加葛花、枳椇子内服,并以细棉蘸药塞鼻止血。参见鼻衄条。
【介绍】:见徐嗣伯条。
理气法之一。与顺气同义。是治疗肺胃之气上逆的方法。例如肺气上逆,咳嗽哮喘,痰多气急,用定喘汤;胃虚寒而气上逆,呃逆不止,胸中不舒,脉迟,用丁香柿蒂汤。
书名。2卷。清·柯琴撰。本书专论《伤寒论》方,在不同程度上结合病因、病理及脉证阐述方义及其适应症。可供研究《伤寒论》方剂的参考。
证名。指患疮疡时出现的险恶证候。是判断疮疡预后的方法之一,往往与五善并称。①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六十一:“烦躁时嗽、腹痛渴甚,或泄利无度,或小便如淋,一恶也;脓血大泄,肿焮尤甚,脓色败臭,痛不可近,二恶也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。小儿丹毒之一。丹发初从臂起,色正赤转变为黑色,而见骨者。治宜以蒜捣烂厚敷患处。余治法见丹毒及附骨疽条。
伤食之一。见《张氏医通》卷二:“伤生冷果菜,宜木香、砂仁、炮姜、肉桂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伤食不能食源流》:“至于所伤之物既种种不同,宜各用主治之药。……伤菜,丁香,麝香、肉桂。伤瓜,鲞鱼炙食,瓜皮煎汤
见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三。即头风摩散,见该条。
名词。出《素女经》。指性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