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疔疮缓候

疔疮缓候

证候名。《疡医准绳》卷二:“缓者一日疮顶皰色微白,二日皰色大白,三日色微紫,四日色真紫,皆缓之候也。”泛指症状平稳的疔疮

猜你喜欢

  • 子宫脱垂

    病名。又名子宫脱出、阴脱、阴、瘣疾、子宫不收、子肠不收。俗称吊茄子、癫葫芦。与阴挺、阴痔等病相似。指妇女子宫下坠,甚至脱出阴道口外。多由气虚下陷,带脉失约,冲任虚损,或多产、难产、产时用力过度,产后过

  • 白浆藤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古钩藤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热伤神明

    证同热入心包。都是热性病因高热而出现神志症状的病变。热入心包是指病变部位,热伤神明是针对神志症状。参热入心包条。

  • 出黄如糜

    证名。指泻下粪便色黄如糜糊状。《灵枢·师传》:“肠中热则出黄如糜。”参见热泻条。

  • 加味连理丸

    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要诀》卷六十五方。白术二钱,人参、茯苓、黄连、干姜各一钱,甘草五分。水煎服。治胃热脾虚,口糜气臭,腹泻。

  • 内红消

    见《江西中药》。为红木香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枢持

    六经皮部之一,属少阳的皮部。《素问·皮部论》:“少阳之阳,名曰枢持,上下同法,视其部中有浮络者,皆少阳之络也。”说明手足少阳经循行部位上所见的浮络都属于少阳络,而浮络之外的皮肤,即为少阳之皮部。张景岳

  • 肾虚眩晕

    证名。指肾虚精气不足,不能上充脑髓所致的眩晕。《证治汇补·肾虚眩晕》:“人身阴阳,相抱而不离,故阳欲上脱,阴下吸之。若淫梦过度,肾家不能纳气归元,使诸气逆奔而上,此眩晕出于肾虚也。”《医略六书·眩晕》

  • 救脱活母丹

    《傅青主女科》卷下方。人参二两,当归(酒洗)、熟地黄(九蒸)、麦门冬各一两,枸杞子、山茱萸各五钱,阿胶珠、荆芥穗炭各二钱,肉桂一钱。水煎服。治产后气喘,气血将脱。

  • 胡桃肉

    出《海上集验方》。即胡桃仁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