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屋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

猜你喜欢

  • 殃火丹

    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。小儿丹毒之一。丹毒发于两胁及腋下、膀上者。治宜浮萍草绞汁内服,伏龙肝研细香油调敷。

  • 医故

    医史参考读物。又名《医诂》。2卷。清·郑文焯撰。刊于1891年。本书对古代一些重要医籍及治病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考证和论述。但多从旧的史学观点出发。此外,并辑录了历代文献中若干医药佚文。

  • 食噎膈

    膈证之一。又名食膈。见《医方考》卷三。详食膈条。

  • 阳盛格阴

    指热极似寒的一种反常表现。病的本质属热,因邪气深伏于里,阳气被遏,不能外透,表现为四肢厥冷,脉象沉伏或服寒药不纳等假寒症状。但病人心胸烦热,腹部扪之灼热,身大寒而反不欲近衣等反映热盛本质的证候。《医宗

  • 蒲棒花粉

    见《新疆药材》。为蒲黄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小红米果

    见《云南中草药》。为红紫珠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天部

    穴位深浅分部名。亦称“天才”。指浅层。参见人部条。

  • 疹痘秘旨

    参见痧痘集解条。

  • 惊风预治法

    凡急、慢惊风的发生,必先有其前驱症,先以药物预治可免发生惊搐。如小儿急性热症,高热,腮红面赤,两目似怒,直视不转,此将发惊风之候,宜服当归龙荟丸,泄肝胆经火,则可不致成为急惊风。如小儿吐泻不止,见其手

  • 罗浮金锦香

    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图鉴》。为朝天罐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