穴位深浅分部名。亦称“地才”。指深层。参见人部条。
出《本草品汇精要》。为杨梅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《银海精微》卷下方。知母、茺蔚子各三两,防风、细辛、桔梗、茯苓、大黄、芒硝各一两。水煎,食后服。治花翳多年不退。②《秘传眼科龙木论》卷四方。知母、茺蔚子、车前子各二两,黄芩、桔梗、大黄、五味子各一两
全舌纯黄,微干少津。伤寒传至阳明府,寒邪已化火,胃有实热,津液受灼。可见大热大渴、谵语等证,宜白虎汤,服至黄苔渐退。如杂病里证见此舌者,是脏腑皆热极、宜酌用三黄承气之类(见《辨舌指南》)。
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七方。松花一两半,生地黄、炒鹿角胶、山药各一两,艾叶一分,茜草根、茯苓、紫菀、人参、百合、小蓟、炙甘草各半两。为细末,每服二钱,米汤调下。治吐血久不止,咳嗽。
眼科病证。见梁翰芬《眼科学讲义》。即色似胭脂证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筋惕肉瞤的别称。见《伤寒论大全》卷二。详筋惕肉瞤条。
见《福建民间草药》。为苍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袁句条。
见《本草原始》。即赤小豆,详该条。